兰州 因城市轨道交通而变

时间:2013-02-04 15:53来源:鑫报 作者:张小燕 点击: 载入中...


地图

地图

(以上图片点击可查看大图)

建筑工地


  
  ■编者按


  一个文明城市的发展,一定离不开轨道交通。从初步设想到方案设计,从正式立项到开工建设,兰州人的梦就这么一步一步变成现实,而这其中,不仅饱含着历届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更凝聚着无数设计者、建设者的辛勤汗水。今天,请跟随记者的笔触,了解兰州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建设的脉络。


  ■速读


  今天,我们用这样一组关键词来标记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标记这座城市已经发生和即将发生的变化。


  从东到西,亦或从西到东,生活在兰州的人们总是走得那么艰难,走得那么不尽人意,“堵”成为这座城市曝光频率最高的词汇,“堵”成为兰州人最烦心、最苦闷的事。当一望无际挤满乘客的车辆缓如蜗牛般移动时,车内人是何等的焦急、暴躁、郁闷而又无可奈何:“唉,如果兰州有地铁该多好!” 记者  张小燕


  关键词:堵车  兰州  地铁


  2012年7月9日,兰州人希冀许久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礼花的绽放声中,一项被载入兰州史册的仪式举行——兰州轨道交通正式破土动工。至此,承载着360多万兰州人民的‘地铁梦’终于变为现实。南山路、北环路、轨道交通……一个个旨在迅速改善交通状况,以快速道路为支撑,以快速轨道线为骨干的安全可靠、高效快捷的兰州交通运输网体系正在跨步前行。


  20年的期盼


  一条河,数条路,50万辆车,构成兰州这座城市的基本交通框架。


  东西长、南北窄,重心偏东,使得每天早晚东西方向的交通异常繁忙。


  这座城市,以黄河唯一穿城而过闻名于世,但也因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迅速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增加,出行难,难出行不仅成为兰州人心中难以名状的痛,更让众多的投资商望而却步。


  改善交通环境,成为兰州推动经济发展的破题之举。地面交通拥挤不堪,城市交通的血栓急需灵丹妙药的纾解,然地上部分可利用空间已极为有限,兰州改善交通的出路便只能集中到向地下要效率了。作为现代化城市公共运输工具,城轨以其运输量大,经济实用,污染小等诸多优势,为城市提供可靠、快速、舒适的高密度运输服务,不仅成为城市赖以实现高效运转的重要载体,也成为一个城市规模和地位重要标志性基础设施之一。


  其实对兰州来说,城铁梦一直在做。上世纪90年代,兰州便提出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构想。然而,对于当时的兰州来说,无论是城市发展规模、人口总量,还是经济发展水平,都不具备修建地铁的条件。但没有轨道交通,对一个城市而言,就是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短板”,兰州不可能永远没有地铁。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运输体系,才能保证城市人口的正常流动,保证城市交通的畅通无阻,这是历史的选择、必然的结果。


  2008年1月,兰州轨道交通建设事宜再次启动,并委托上海市政设计院、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分别编制《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0年,《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由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编制完成。2010年9月6日,兰州市人民政府批复了《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至2011年6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审查后,上报国家发改委。


  经过了长久的准备和不懈的努力,机会终于莅临兰州。2012年6月9日,国务院批准兰州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至此,兰州人的城铁梦走向了现实。


  “过程艰辛,来之不易。”从初步设想到开工建设,兰州人的梦想持续了整整20年,其申请及建设的难度可见一斑。


  对于兰州轨道交通的建设,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占亭对此有着深刻认识:“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兰州市当前发展的最大瓶颈。建设兰州轨道交通项目,是兰州市加快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谋划兰州长远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拓宽兰州这样一个峡谷城市的空间、缓解交通压力、完善城市交通功能、强化区域交通枢纽地位、增强中心带动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0年11月16日,袁占亭在《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评估会议上表示,兰州轨道交通项目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历经几届市委、市政府的持续努力,也凝聚着各有关方面的辛勤劳动。兰州市将按照国家发改委相关领导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认真修改和完善《规划》,使其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早日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批复,早日开工建设,早日建成运营,为兰州、甘肃和西北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在建设轨道交通获国家通过的新闻发布会上,袁占亭动情地说,轨道交通是兰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喜事,也是兰州城建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兰州市轨道交通正式步入立项实施阶段,360多万兰州人民的‘地铁梦’即将变为现实。


  2012年6月4日,中仪国际招标公司对城轨1号线1期工程设计总承包项目及地质勘察项目开始国内公开招标;6月7日,1号线一期工程试验段土建施工项目也开始招标。通过激烈角逐,在地铁设计施工方面有着成熟经验的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中铁二十一局先后中标。7月9日,兰州轨道交通试验段在安宁新城区世纪大道拉开帷幕。也是在同一天,兰州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办公室、兰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也于当日揭牌,两大机构担负起兰州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和管理的重任。


  盛夏,蕴涵着成熟,孕育着希望,随着一朵朵灿烂烟花的腾空升起,隆重的兰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试验段开工典礼,成为金城兰州的一大盛事。甘肃省以及兰州市的党政领导和地铁建设者一起,为兰州的轨道交通工程铲下了第一锹土,由此,兰州城铁建设正式拉开帷幕。


  城市因轨道交通而变


  按照国家批复的兰州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兰州市轨道交通网络体系由6条线路组成,总长约207公里,线网中,1、2、3号线为中心城区线,总长约90公里。作为市域网线,总长约117公里的4、5、6号线分别为中川线、榆中线和青什线。其中,担当城市东西骨干线路重任的1号线,其东起城关东岗镇、西至西固石岗,全长约34公里,横贯中心城区,是衔接主要对外交通枢纽和城市功能的重要节点,在整个近期项目中,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将于5年后最先竣工。沿途通过20个站点将城区东西有效串联。其中1号线路从陈官营至焦家湾为地下线敷设,地下段约23公里,焦家湾以东段为高架线路,地面及高架约3公里,整条线路共设车站21座,高架站3座,地下站18座。


  在兰州市轨道交通奠基仪式上,兰州市政府对工程建设的意义及奋斗目标进行了重点阐述。


  轨道交通建设,是兰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一定水平的重要标志。


  兰州已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城铁的建设,不仅能有效引导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布局,向组团式城市发展模式转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凝集力和竞争力,而且能极大提升兰州省会城市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这些奋斗目标对于促进兰州市经济社会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为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标志,兰州城轨时代的到来,是撬动城市化的有力杠杆,是对城市规划固有格局的一次打破,是百姓生活陈旧节奏的一次突变。市规划局表示,兰州是拥有300多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人口出行频率高、生产要素运距远、市场覆盖面广,城市交通呈现出“外拥内堵”的特征,交通拥堵状况严重。城轨作为一种拓展地下空间、改善城市居民交通出行条件的最有效途径,是兰州市改善交通条件的必然选择。


  数据显示,公共汽车每小时单向输送能力为2000至5000人,而轨道交通每小时的单向输送能力能达到3万至7万人,日客运量为100万人次以上,且平站间距长的时速可能达到70至80公里,是公共汽车的2到4倍。轨道交通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兰州市日益突出的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市民出行效率和舒适程度,使公共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


  城市的速度在变,城市的格局也在变。


  快,是地铁给人的第一感觉。“地铁时代,家距离单位几十公里不算什么,最多不过半小时的路程。从西固到雁滩,至少要比目前节省一半的时间。行程时间的缩短,路程不再是人们考虑选择居住地的主要因素,人们的地域观念将发生根本的变化,居住在郊区,上班在城里、有房不一定有车、 在城里可以无房也可以无车。轨道交通从时间和空间上缩短了区域距离,无形中也就拓宽城市发展的空间,形成所谓的‘卫星城’。从‘公里里程’到‘分钟里程’,城铁改变的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速度,更是一座城市的格局。


  一条轨道就是一条财富路


  城轨延伸到哪里,财富就涌向哪里。城轨打通的不只是一条交通路线,还打通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命脉。


  城轨除了能为市民出行提供极大方便、扩宽城市空间外,还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剂。相关研究表明,每投资1亿元的轨道交通项目,可带动GDP增长2.63亿元,增加8000个以上的就业岗位。一方面,城轨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将拉动建筑、建材、机械制造、电子、冶金等关联产业的增长。另一方面,将拉动旅游、环保、房地产等行业的增长。因此,轨道交通建设将推动兰州市多元支柱产业体系加快发展。


  同时,轨道交通优化增强了地面的使用价值和使用效率,增强了地面和地下的交通联系,利用地下空间修建商场、车库等,将促进城市商贸结构变为地上、地下相结合的立体商贸结构,从而有效整合城市交通业态、商业业态、经济业态、文化业态,形成新的商圈,实现兰州市城市发展结构由单一的平面结构向多维立体结构转变,引导城市发展与扩张,增强城市活力,优化经济发展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为例,地铁沿线的北京的建国门、上海的徐家汇、广州的天河都成为了当地商业核心圈。


  南伸北拓,东扩西展,兰州不断扩张的城市,需要更快捷的交通连接疏导,也依赖更高效的交通缩小城市的空间距离。兰州轨道交通公司副总经理冯世川说:“建设轨道交通,是兰州加快发展迫切之需,是城市建设当务之急,是优化交通重中之重。实施这一项目,是适应兰州城市化持续发展需求,完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强化兰州区域性交通枢纽地位的现实需要;是拓展兰州城市发展空间,增强市域各组团联动,促进中心城区形成“一河、两岸、三心、六组团”新格局的现实需要;是完善城市综合交通功能,缓解交通压力的现实需要;也是减少城市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兰州区域性特大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


  对于城市经济而言,城轨意味着新的商业中心的出现,意味着内需的拉动,意味着投资环境和旅游环境的改善——这与城市繁荣相关。对于商家而言,意味着商圈的转移和新生,这与财富的赚取相关。对于普通人而言,意味着生活因城市的变化有了更多变化的可能,这与居住和生活的重新规划相关。因此,轨道交通建设计划不能看做是孤立的,也不能看做是单纯的交通运输计划,应该看做是当今重新回馈城市和重建城市计划的一部分。”


  兰州市政府表示,兰州市“中心带动”作用的充分发挥,对外需要快捷、畅通、运量较大的城市轨道交通方式加强卫星城镇与中心组团间的联系;对内需要挖掘潜力,只有通过轨道交通这种大型的基础设施引导,才能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做到区域的逐步改造升级和置换。因此,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更是发挥兰州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迫切需要。


  轨道交通的建设,将拉伸及支撑起兰州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骨架。城市,也将因轨道交通而变。


 

  两次穿越黄河 绕行文物保护区


  ——详解兰州城轨设计方案


  线网规划示意图


  ■速读


  从2008年兰州市政府正式启动地铁项目起,中国铁建铁一院即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主动站在业主的角度,立足于整个兰州轨道交通市场的整体规划和合理布局,全面系统地从兰州市的地形、地质条件、环境影响、历史和文化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对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建设时序安排、主要技术方案、投资效益及资金安排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并在地铁沿线物业开发、土地综合利用等地铁延伸领域进行系统规划和统筹考虑。2009年,铁一院编制完成《兰州市地铁建设规划》、《兰州市地铁线网规划》,并积极配合兰州市城乡建设局做好地铁建设的规划、申报、策划等工作,为兰州地铁的研究、立项、审批和以后的建设、运营管理及盈利还贷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记者  张小燕


  对每座城市而言,城轨的建设之路充满着艰辛。从筹备到立项,从设计到开建,兰州城轨建设不仅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始终如一的关怀和支持,更凝聚着设计方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工作人员的无数心血和汗水。


  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2012年6月26日,铁一院中标兰州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设计总承包项目。这家国内唯一拥有铁路隧道TBM业绩的设计单位,凭借强大的设计实力,真诚的服务态度赢得兰州城轨建设设计机会。


  1号线分流“蜂腰”段三分之一客流


  据介绍,在中铁一院为兰州市政府所做的建设规划中,首先安排一、二号线一期工程开展建设。两条骨干线路沿城市主要客流走廊布设,连接了市内多个大型客流集散点,构成了兰州城轨交通线网基本构架,因同时交通最为拥堵“蜂腰”地段,仅一号线即可分流该路段三分之一的客流。


  “城轨既要保证其建设对城市土地发展的刺激和按总体规划意图发展,也要保证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交通发展的整体协调,同时更要科学合理安排城市财政支出以及保证快速轨道交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等,这是兰州市城轨要实现的几个主要目标。”铁一院表示,基于以上因素,确定1、2、3号线规划内容的同时,并提出实施的先后顺序。“作为由西向东主干线路,1号线东西横贯中心城区,连接城关、安宁—七里河和西固核心组团。2号线在


  城市蜂腰地段形成东西向第二通道,直接沟通两大铁路客站,主要连接安宁、七里河、城关和雁滩组团。3号线是沟通城关区黄河两岸的一条线路,连接城关、盐场堡、雁滩、和平组团。


  其次,从客流效益方面考虑,1号线客流强度最大,效益最好;2号线与3号线相比,前者较好。从线网布局的重要性分析,1号线缓解城中心区特别是蜂腰地带交通压力,对线网布局最重要;2号线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功能,应次之;3号线是其他两条主干线的辅助补充线,应后建。从与城市发展协调性分析,1、2号线促进城市双核心的形成,优化城区功能升级;3号线利于黄河北岸城市经济发展和和平镇城镇建设。综上所述,确定了中心城区线网合理的建设顺序,既1号线、2号线、3号线。”


  施工难度大 需两次穿越黄河


  “1号线一期工程西起西固区陈官营,东至东岗镇,依次经过西固区、安宁区、七里河区、城关区等四个主要功能区块,直接沟通城区两个中心,先后通过了西客站、西关十字、东方红广场等大型客流集散点和人口集中区。其中,陈官营站是陈官营停车场出入线接轨站,为一期工程起点。出陈官营站后线路折向东北方向,沿规划道路敷设至崔家大滩设奥体中心站,之后沿深安大桥墩位两侧下穿黄河,在规划的世纪广场前设世纪大道站,出世纪大道站后线路折向东南,并于规划路口设迎门滩站,沿既有银滩大桥墩位两侧第二次穿越黄河,至马滩设马滩站。之后线路折至西津西路,过石炭子沟后在市农机总公司前设土门墩站,出站后线路继续向东布设,在原西站货场区域根据最新西客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需要,在规划西客站北广场东西向设西客站,该站是1、2号线换乘站,同时也是1、2号线与换乘的车站,1、2号线车站与车站同步施工。”中铁一院表示。


  此外,盾构技术是城轨建设中隧道开挖所采用的主要工艺,不同地层条件下的盾构区间的盾构机选型问题;盾构机姿态的有效控制;有效加固;过黄河段区间隧道的防水问题以及对深安大桥、银滩大桥的保护;盾构近距离平行下穿步行街与大片居民建筑群的施工保护措施;湿陷性黄土地层的沉降等等问题,都是兰州城轨建设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兰州地铁1号线共有20个区间隧道工程,为有效控制施工对周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大部分区间隧道都采用盾构法施工,尤其是在周边环境相对复杂的区域,同时,还将针对构筑物的具体情况,在隧道开挖前,对重要的构筑物实施预加固处理,能切实保证区间沿线构筑物的安全。


  铁一院兰州地铁项目部副经理高志宏表示,于7月9日先期开建的试验段工程的一号线需两次下穿黄河,施工风险大,其中卵石土具有高渗透性和大孔隙率特征,开挖稳定性及变形控制是施工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难题。结合国内外城轨建设成功经验,在设计中采取了相对成熟可靠的针对性技术措施,以确保施工对周边环境与安全的控制性要求,可更好地验证设计方案和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兰州特殊的地理条件是否适合建城轨。事实上,随着试验段的建设实施,许多市民对此颇有疑惑,对此,中铁一院表示,兰州地铁1号线主要走行于卵石土与砂质黄土地层,另外还有风化砂岩、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特殊地层,卵石土的高渗透性与大孔隙率、全风化砂岩受开挖扰动后的强度将明显下降、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沉降等问题是遇到的主要难题,但是从目前国内外轨道交通建设情况来看,以上所述的各种


  地层条件都有相对成熟与可靠的针对性技术措施,完全能够满足施工时对周边环境与安全的控制要求。


  调整线路 避免破坏文物


  兰州城轨1号线,是一条穿越千年古城中心,穿越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和城市繁华区地下的重要线路,在建设过程中,涉及多处文物,那么,在建设中,如何避免破坏文物。


  “从前期规划研究选线,我们就请文物部门对轨道交通沿线进行了文物普查。并一起编制了城轨交通文物保护方案,优化线路设计,有效地绕避敏感区,地铁隧道埋深在地下十几米,处在文化层以下,不会伤及文物。另外,即使线路经过文物时,设计单位在充分考虑文物建筑的结构、基础及其地质情况,制定出了科学、严密的保护和加固措施。所以地铁的建设对文物不会产生影响。”铁一院相关负责人表示,1号线调整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岗长城遗址以南约100米,遗址与线路走向平行;金天观、府城隍庙、白衣寺及白衣菩萨殿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部划定为文物建设控制地带,1号线将以地下线形式经过。


  “文物是一个城市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体现,任何城市建设都不能以牺牲文物为代价,如果说施工中对文物的保护是功在当代,那么轨道建设对于文物保护来说更是利在千秋。”铁一院表示,兰州城轨建设,可以减少地面道路修建的规模,从而有效保护城市环境风貌和整体形象。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兰州市将开始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项目进行国内公开招标
  • 兰州轨道2号线西客站暗挖区间首件工程土方开挖完成并通过验收
  • 兰州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北广场局部开放
  • 兰州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6·30”道路恢复任务全面完成
  • 兰州市轨道公司举办“安全生产月”启动暨宣誓签名活动
  • 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轨道铺设穿越黄河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