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是会意字,由“止”和“戈”两个初文组成,止,在甲骨文中,写作“ ”,金文写作“ ”,像人的一只脚印;后演变到小篆,写作“ ”,略去脚掌,突出脚趾,“止”含有行走的意思,行终有所止,故也有停止之义。“戈”字甲骨文写作“ ”,就像古代一种曲头横刃的兵器,称作戈;金文尤其形象,写作“ ”,小篆则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来,写作“戈”.了解了这两个初文的本义,可知由止、戈组成勇武的“武”字,本义就是指人手拿兵器,走上前线,征伐示威,来扞卫疆土。
到了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武”,引用春秋时期楚庄王所说的话:“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这个典故发生在公元前397年的春天,因当时的郑国背叛楚国,依附晋国,所以楚庄王亲率大军,打下了郑国都城。晋国派军救援郑国,结果被楚军打败。经过此战,楚国称霸中原。楚庄王的臣子潘党提议,将晋军的尸体堆积起来,在尸体上筑起高台,留给子孙看,使他们不忘记君王的武功。楚庄王听后,在地上写了个“武”字,然后说:“武字是‘止’和‘戈’两个字组合,就是说,武,要禁止强暴,安顿人民,和睦万邦。现今我使两国战事连连,士兵暴尸于外,有什么可拿给子孙看的呢?”于是,庄王便率领楚军班师回国了。
由此可见,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崇尚和平的民族。
据《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