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至1991年间发现,遗址在敦煌附近,除出土大量简牍书外,还发现了2件西汉宣帝年间的帛书和4件宣帝至新莽时期的纸书。
悬泉西汉纸
长6.5厘米,阔3.5厘米,四周均残缺,呈不规则碎块。白色,质较细,表面子整光滑。结构紧密,坚挺而有韧性,吸水性差,碎块边缘的断茬中,夹有麻织物碎块。表面残留墨书两行,字体潦草,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用纸书写的文书,书法风格与同出文书完全一致。
悬泉西晋墨书纸
长14厘米,阔7厘米,上部残缺。白色,质厚,硬挺而有韧性,结构紧密,表面平整光滑,断茬整齐。正面书写七行三十二字。
汉悬泉置遗址共发现24件与简牍放在一起的麻纸,其中4件麻纸上有墨书,是至今发现的最早的纸书。西汉麻纸早在三十年代就已发现,但无一有书迹,所以有人认为麻纸不是用来书写的“纸”.这4件纸书,3件属西汉时期,少则几字,多则10余字,书体为隶草。另1件属新莽时期,残存30字左右,疑是书信,书体介于隶、楷之间,可作为书体楷化的物证。
悬泉置出土木简
汉代悬泉置遗址位于河西走廊西部安西与敦煌两县市交界处,其地海拔1700米左右,总面积约22500平方米。据《西凉异物志》记载,传说汉代将军李广利攻伐西域国家大宛后,途经此山,兵士渴乏,李广利于是向天祷告誓愿,并以佩剑刺山,泉水便源源涌出。由于泉水来自悬崖侧面,这里因而被称为“悬泉”.
悬泉置遗址鸟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这里经过几次考古发掘,陆续出土了包括生产工具、漆木器、丝织品、笔墨文具、封泥、印章、钱币、动植物遗迹等大量遗物,其中最重要的当属上万枚有字的简纸文书,这些简纸文书又大体包括简牍、帛书、纸文书、还有着名的墙壁题记《使者和中所督察诏书四时月令五十条》(现存国家博物馆),本篇主要说的是简纸文书中简牍部分。
悬泉置遗址共出土二万多枚有字简牍,以材质分,这些简牍以木质为主,竹质极少;形制可分为简、牍、觚、帛书封检等;按内容可分为诏书、律令、科品、檄记、爰书、簿籍、符传、历谱、术数、医方以及一些古籍残篇。据微信敦煌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