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把小提琴放在肩上,人们都以为他要开始了

时间:2012-02-21 14:56来源:未知 作者:盛韵 点击: 载入中...

 

  1910年,《纽约先驱报》著名乐评人赫尔曼·克莱恩回到英国老家,写了一本书,名叫《无乐之土纽约》(UnmusicalNewYork)。他提到全世 界仅有一打音乐家能够让卡内基大厅满座,其中有小提琴家尤金·伊萨伊、扬·库贝利克和弗里茨·克莱斯勒。
  如果萨拉萨蒂没有于1908年去世,他肯定会出现在这张名单上,因为他的演出向来场场爆满
  萨拉萨蒂的成功,部分是靠气场:他不高却很英俊,长相贵气逼人,衣冠楚楚,会说话,十分优雅。克莱斯勒的夫人暗恋他,说他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大贵人”。 萨拉萨蒂一头灰发,胡须染成黑色,看上去的确像戈雅肖像画中的大公爵。他为了最好的效果精确计算每个细微的动作。“当他把小提琴放在肩上,人们都以为他要 开始了”,克莱斯勒夫人说:“他会放下琴,在眼睛上夹上一副单片眼镜,然后扫视观众。他会故意让小提琴滑落指尖,然后在最后一刻抓住琴脖子,观众都快紧张 死了。他就是这样爱秀。”
 

  最肉感的琴音
 

  萨拉萨蒂绝对有秀的资本。他技巧一流,还有着堪称小提琴史上最甜美、最肉感的琴音。它不像米沙·艾尔曼后来发展出那种如大提琴般的厚重音色,而是一种精致柔软、纯粹甜美的声音。
  伟大的小提琴教师列奥波德·奥尔比任何人都要懂得音色的质地,他将萨拉萨蒂的琴音描述为“具有至高无上的歌唱性,却不是特别有力”。萨拉萨蒂的唱片证实了 这一点。他在1905年前后录制了8首乐曲,每首都显示出了娴熟的技巧和肉感的音质。美国乐评家彼得·戴维斯听到一张1984年重版的萨拉萨蒂唱片后大为 惊艳,其中的《流浪者之歌》和几首西班牙舞曲“妩媚销魂,音色如丝绒般柔顺”。
  萨拉萨蒂并不算特别重要的作曲家,但可以称得上是重要的小提琴作曲家。他写的一些西班牙音乐小品十分受欢迎,至今仍是常演曲目,其中包括《卡门幻想曲》、 《巴斯克随想曲》、《引子和塔兰泰拉舞曲》等名作。在他的录音中,偶然地留下了巴赫《无伴奏E大调小提琴组曲》中的第一乐章。这很有趣,因为它表现出了过 去的炫技型演奏家如何把握巴赫的作品——用惊人的速度极尽炫技之能事。好事的人可以把萨拉萨蒂的版本和约阿希姆那无私的演绎(巴赫《G小调奏鸣曲》录音) 比较一下,这两位也是第一批拥抱录音技术的小提琴家。
  的确,萨拉萨蒂从来没有过像约阿希姆那样强大的音乐思考能力,在他的时代也根本没有人想过这些。萨拉萨蒂代表的是纯炫技派优雅的那一面, 并且将之发挥到了极致。乔治·亨歇尔1877年第一次在科隆音乐节上听萨拉萨蒂演奏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对于德国听众来说好像一种启示,博得了真 正的满堂彩。事实上我觉得这种甜美的音色、晶莹剔透的清晰、优雅精致的演奏再也无人能超越”。萧伯纳听过萨拉萨蒂的门德尔松小协奏曲后却坚信小提琴家没什 么头脑。所有的音乐对他来说并无区别。“他从不阐释任何含义”,萧伯纳这样写道:“他永远警觉、迅速、清晰、精巧、确信,保持专注,很少动情。”门德尔松 正是萨拉萨蒂的完美工具,前者的优雅浅显与后者的音乐头脑真是天作之合。
  美国小提琴家阿尔伯特·斯波丁曾评价萨拉萨蒂:“让微不足道的音乐显得重要,也让深刻的音乐显得肤浅。”卡尔·弗莱什则讥嘲地说:“从智性角度看,萨拉萨 蒂属于下层人民。”这些负面评价有一定的真实性,但即便萨拉萨蒂不是那么深刻,他也必是亨利·克莱比尔笔下的“最可爱的巫师”。伟大指挥家汉斯·冯·彪罗 为萨拉萨蒂的演奏盖棺定论:他用小提琴颠倒众生,把他同约阿希姆进行比较是愚蠢的。因为约阿希姆的演奏像一个神,但萨拉萨蒂的演奏像一个天使,哦不,是大 天使。
 

  世上最贵的小提琴手
 

  1844年3月11日,萨拉萨蒂生于西班牙潘普洛纳,是个神童,5岁习琴,8岁登台首演。他如此出名,以至于伊莎贝拉女王钦定他去巴黎音乐学院深造。他在巴黎师从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戴尔芬·阿拉尔,结业时获得了目之所及的所有奖项。
  1859年,他开始开音乐会,足迹遍及世界。他是当时世界上最贵的小提琴手,每场酬金1000美元——约阿希姆开音乐会可从没拿过这个数。这证明了萨拉萨 蒂无与伦比的受欢迎程度。许多作曲家纷纷将重要作品题献给他,希望伟大的萨拉萨蒂能够帮他们出名。这些作曲家中有布鲁赫、圣桑、拉罗、维尼亚夫斯基、德沃 夏克,甚至包括约阿希姆。萨拉萨蒂首演过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布鲁赫的《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这些都成了小提琴经典文献。
  1908年9月20日,萨拉萨蒂因慢性支气管炎在法莫道不消魂国比亚里茨去世,终身未娶,坊间传言他爱的女人嫁作他人妇。晚年的萨拉萨蒂似乎不合时宜,小提琴家伊萨 伊取代他成为公众瞩目的对象。萨拉萨蒂极其眷恋故土,尽管常年四处巡演,他每年都回家乡潘普洛纳参加圣费尔明节。遗嘱中他将自己的斯特拉迪瓦里琴 (1724年)留给了家乡的音乐博物馆,他的第二把斯特拉迪瓦里琴(1713年)如今藏于马德里的皇家音乐学院。正如弗莱什所言,萨拉萨蒂在事业巅峰时, 是个伟大的名字,而且,他为小提琴演奏艺术做出了真正的贡献。伊萨伊曾亲口告诉弗莱什,萨拉萨蒂教会了所有小提琴家“如何确切地演奏”。弗莱什写道:
  萨拉萨蒂用技术的精准可靠标志了一种现代努力,在他之前那种潦草马虎的流畅性被视为最重要的东西……他用双臂精准而轻松的动作,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小提琴家 的诞生。他的左手指尖十分灵巧,它们敲击指板的方式恰到好处,没有抬得过高或敲得过重。他的颤音幅度比人们习惯的要宽……萨拉萨蒂对观众的神奇影响首先依 赖于其琴音的无摩擦感,这在今天海菲茨(1931年)的时代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然而对于当时听惯了“拉锯声”的听众来说,这绝对是独一无二的……不用说, 他弓下流淌出的门德尔松小协末乐章带着一种焰火般绚烂的缤纷色彩……但从另一方面说,他也不可能去诠释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
  可惜不为人知的是,萨拉萨蒂对于室内乐情有独钟。只要有机会,他就会参加弦乐四重奏,演奏贝多芬的作品度过一个安静的夜晚。他以一种浪漫派音乐家对古典派 作品特有的“害羞的敬意”小心翼翼地对待贝多芬的作品,结果导致他的室内乐演奏“谨小慎微,平淡而缺乏想象力”。
  在关于小提琴的学术研究中,探讨颤音问题的文献很少。在古典时期,只有在需要特殊效果时才会用到颤音,但1750年代,很明显已经有小提琴家使用了连续颤 音。莫扎特的父亲列奥波德·莫扎特曾经在一本讲小提琴演奏的书中强烈抨击了这种现象。我们很难知道19世纪的帕格尼尼及其追随者使用颤音的频率。一些专家 声称直到萨拉萨蒂和伊萨伊,小提琴家才开始使用连续颤音,但这很难考证。
  萨拉萨蒂之前有约阿希姆,之后有伊萨伊、库贝利克、克莱斯勒三分天下,他们一起定义了现代小提琴演奏艺术。且让我引用弗莱什在回忆录中对萨拉萨蒂的评价作 结:“该说的都说了,他依然是19世纪最伟大的且最独特的音乐人物之一,他是沙龙演奏家中最有格调的理想化身,缺了他,小提琴演奏的历史便不可想象。”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许嘉璐:中华文化要有世界担当
  • 无底线的校园贷当休矣
  • 假期作业别再当“纸老虎”
  • 抓住对未成年人监护不当的苗头
  • 当深入研究二战中的中国贡献
  • 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中国当代艺术家需找寻传统文化基因
  •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