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元庆为鲁迅译作《苦闷的象征》设计的封面
不久前香港作家鲍耀明先生寄来周作人送给他的绝版书的书影,在他收藏的这三十四册书中,绝大部分是知堂老人的著作,其中有1937年3月宇宙风社出版的《瓜豆集》,知堂老人在上面题有“洙邻先生尊诲,受业周作人呈”。该书原是送给老师寿洙邻先生的(他是鲁迅老师寿镜吾的次子),现何以在鲍先生的手中呢?原来知堂有说明:“寿先生以九十岁去世,其家乃以见还,今以转赠耀明先生。”这书除了凭添一段来历外,卷头又有寿先生的批语,更见史料价值。
而在众多朴实无华的周作人书衣中,赫然惊见有1933年《沉钟》半月刊第十八期的封面,(《沉钟》周刊创刊于1925年10月10日,至第10期停刊。1926年8月10日,改为《沉钟》半月刊,出至第12期又停刊。1933年10月15日复刊,为第13期。出至第34期1934年2月28日停刊。)那瑰丽奇特的风格,原是出自陶元庆的手笔。
鲁迅请陶元庆作封面画
陶元庆(1892-1929),字璇卿,浙江绍兴人。自幼喜欢画国画,擅长仕女、花卉。1913年,他入读绍兴省立第五师范学校,毕业后留校担任附小教员。1923年,他考入上海时报馆,成为该报馆的一名美术编辑,专门负责《小时报》的刊头设计。同年,他进入吴梦非办的上海师范专科学校,从陈抱一研习水彩、油画,吸收西洋技法。1924年7月,他初到北京,住在绍兴会馆,因作家许钦文之介,而结识鲁迅。当时鲁迅在北京各高校授课,其中作为文艺理论讲义而翻译的日本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即将出版,就请陶元庆作封面画。陶欣然接受。图成,这封面画由一个半裸体的女子,披着长长的黑发,用鲜红的嘴唇舔着铛钗的尖头变化而成。鲁迅盛赞其“使《苦闷的象征》披了凄艳的外衣。”许钦文更认为它“首创了新文艺书籍的封面画”,而“五四”新文学书籍以图案为封面的这是第一本。该书初版时因新潮社经费拮据,封面用单色印刷,鲁迅觉得过意不去,于是待初版售完后,鲁迅以他的版税来补足印书经费,并将封面由单色还原为三色,视觉效果也更加强烈了。
陶元庆其后续为鲁迅的著作《彷徨》、《坟》、《朝花夕拾》、《工人绥惠列夫》、《出了象牙之塔》、《唐宋传奇集》等书绘制封面画,其中最著名者首推《彷徨》一书之封面。画的是三个人同坐在一把椅子上,看着逐渐西移的落日,给人一种日暮西天的彷徨之感。整幅画采用了鲁迅最喜爱的版画形式,构图简洁、变形夸张中传导了深邃的内蕴。鲁迅称赞说:“《彷徨》的画面实在非常有力,看了使人感动。”《彷徨》的封面设计成为当时书衣画的代表作。可是当时有人却看不懂其寓意,以为居然连太阳都没有画圆,陶元庆只好愤愤地说:“我真佩服,竟还有人以为我是连两脚规也不会用的!”
为许钦文等作家作封面
许钦文是陶元庆终身不渝的好友,许钦文的小说、散文集的封面,几乎都出自陶元庆之手。1926年许钦文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故乡》,以陶元庆的“大红袍”作封面。许钦文后来回忆说:“当时住在北京的绍兴会馆里,日间到天桥的小戏馆去玩了一回,是故意引起一些儿童时代的回忆来的。晚上困到半夜后,他(陶元庆)忽然起来,一直到第二天的傍晚,一口气就画了这一幅。其中乌纱帽和大红袍的印象以外,还含着‘吊死鬼’的美感———绍兴在演大戏的时候,台上总要出现斜下着眉毛、伸长着舌头的吊死鬼,这在我和元庆都觉得是很美的。”鲁迅见到此图称赞道:“有力量,对照强烈,自然调和,鲜明。握剑的姿态很醒目。”后来鲁迅又对许钦文说:“我打算把你写的小说结集起来,编成一本书,定名《故乡》,就把‘大红袍’用作《故乡》的封面。这样,也就把‘大红袍’做成印刷品,保存起来。”《故乡》出版后,人们立即为其精美的封面画所倾倒。之后陶元庆又为许钦文的《毛线袜》、《幻象的残象》、《回家》、《一坛酒》、《蝴蝶》、《鼻涕阿二》、《赵先生的烦恼》、《仿佛如此》、《若有其事》、《无妻之累》等书作封面。
鲁迅曾多次称赞陶元庆的作品,并因一再请其作画,说自己是“得陇望蜀”。除此而外,鲁迅还转请陶元庆为文学刊物《沉钟》和《未名》等书刊作封面,还有代王品青转请为其女友“淦女士”(冯沅君)的小说集《卷葹》(后由司徒乔创作),以及董秋芳翻译的俄国小说《争自由的波浪》、李霁野翻译的安特莱夫戏剧《黑假面人》等作封面。
为鲁迅画肖像
1929年8月6日陶元庆因患伤寒,经医治无效,在杭州广济医院去世,终年37岁。许钦文将此噩耗告知在上海的鲁迅,鲁迅在8月10日的日记中悲痛地写道:“夜得钦文信,报告陶元庆君于六日午后八时逝。”随后,许钦文去沪,鲁迅“付以钱三百”,并叮嘱许钦文“为陶元庆君买冢地”,妥善处理后事,还打算出版陶元庆的遗作。1931年的8月14日晚上,鲁迅偶翻陶元庆生前送给他的画集,不禁百感交集,在画集的扉页上写下:“此璇卿当时手订见赠之本也。倏忽已逾三载,而作者亦久已永眠于湖滨。草露易晰,留此为念。呜呼!”
其实让鲁迅可以存念的还有陶元庆为他画的肖像,鲁迅一直想请陶元庆给他画肖像,陶元庆自是愿意,不过因为两人的时间一直凑不好,始终没能找出时间来做素描,后来陶元庆返乡在台州任教,鲁迅才把自己的照片寄去,请陶元庆在假期对照照片画一张肖像。1926年5月,陶元庆把画成的头像寄给鲁迅,这就是鲁迅生前最喜爱的一张自己的肖像了,后来这幅画就一直摆放在北京阜成门外西三条胡同的“鲁迅故居”客厅正中。哪天您在景仰鲁迅之余,也别忘了陶元庆!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