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为经费潜入寺庙盗取金佛(3)

时间:2012-06-25 09:52来源:南都周刊 作者:杨早 点击: 载入中...


十二点,子弹取到,共有六盒。这样每人都分得九粒以上,士气大振。


下午接到命令,晚操取消。发难时间只能后延到头道点名后,七点钟左右。


七点钟,工程营那边枪声大作。起义终于开始了!


军械库罗炳顺、马荣等同志正要往外冲。门开了,军械库监视官李克果出现在门口。


他要求守卫兵士到院子里集合。


李克果人不错,平日也和气。此时他脸上倒不见得有多紧张,仍是慢慢地说:“咱们在工程营共事也有五六年了,大家能听我说句话吗?外面这么喧哗,你们都听见了吧?本监视官替你们考虑:外面来的要是不法匪盗,你们守库责任重大,当然要奋力抵抗;如果来的是正规军队,你们人少,不如回避吧。”


有人问:“我们一粒子弹未见,咋能抵抗?”


李克果挥了挥手,管库工人将库门打开,搬出子弹两箱。“你们分吧!”


军械库的大门打开了,一群人在火把的照耀下出现,都是工程第八营的同志弟兄。


军械库守卫士兵立即举枪,扣扳机,子弹如成群的夜枭嗖嗖地飞。


不过,子弹都射进了夜空。


涌入门口的火把越来越多,有人开始喊口号“同心!”。


这边就有人答“协力!”。


李克果见此情形,叹了一口气,带着几名兵弁,悄悄地隐没在黑暗中。


军械库是起义军的了。武昌也将是义军的。


楚望台的火光映红了夜空。


此时,十里开外的长江之中,一艘即将启碇的招商轮上,乘客都在看着楚望台的大火,窃窃私议。人群里,站着一个影响日后大局的关键人物。


他叫张謇,甲午恩科状元,钦赐进士及第,翰林院修撰,江宁文正书院山长,商部总顾问。大清朝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