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文学作品没有想象力就完了

时间:2013-10-23 08:02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怎样的阅读才是文学性阅读呢?文学性的阅读就是按照文学的角度欣赏文学作品。可以根据以下三个特征来判断你的阅读是否属于文学性阅读。


  其一,文学是一门语言艺术,首先是要感受到一部作品的艺术性语言。文学注重语言如何表达,注重语言之间的摆弄、重量、温度、色彩,还有词语与词语表达间的疏密、节奏、速度、语气、声调,还有语言背后的画外音,如隐喻、象征等。


  王维的"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我们可以听到雨打山果的声音,草间的虫子鸣叫起来了,一落一起,语言的氛围非常好。李白的《将进酒》语言很有节奏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有起伏有节奏,用词的变化产生语境的变化。


  其二,诗要读出意境、气象、激情、胸怀和意蕴。读诗除关注语言的音律、色彩、词语的轻重、疏密、节奏等外,还要从整体上把握诗意。诗意最终呈现的是风貌和风格,中国与西方是有差异的,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更多表现为意境、境界、气象。西方的诗也讲究意境,但更突出的是激情、胸怀(另一种气象)和思想意蕴。


  我们常讲汉唐气象,这在文学上表现相当明显。如汉赋词语华美,铺排扬厉,一副浩浩荡荡的样子;唐诗(如李白的诗)则是瑰丽、豪放、潇洒、恣肆,一副"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样子。这就是诗中语言编织的"气象".西方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拜伦、勃朗宁、席勒、歌德、海涅、普希金、莱蒙托夫、费特曼等,他们的诗体现了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一股激情和胸怀。


  其三,小说要读出想象力、惊奇、逼真和深刻意蕴。哪怕是《西游记》这种神话故事,还要给人逼真感。读的时候还是要有惊奇感,但是如果没有想象力作品就完了。所以说作家写作不能太实,若是太实还不如写历史,没必要弄文学。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毕飞宇对话中小学生: 建议多读西方文学作品
  • 诺奖成不了书市“兴奋剂”
  • 蒋方舟:一流文学作品不可能改编成一流影视作品
  • 让文学作品改编“物超所值”
  • “作家富豪榜”不等于文学作品排行榜
  • 评论:文学作品植入广告要适度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