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泰双方宣布商签互免两国普通护照签证的谅解备忘录,《南方周末》推出了一篇题为"普通护照免签喜大普奔"的文章。网络热词在严肃媒体的使用,一度引起了大众的关注。
严肃媒体也使用网络热词?当"喜大普奔"出现在《南方周末》的标题上时,不少人发出了这样的惊叹。
实际上,关于网络热词的探讨已经进行过很多年。忧心忡忡者总担心这些"来路不正"的词汇会攻城略地,搅扰、破坏现有语言的严肃性。
社会生活的必然产物
毋庸置疑,词汇来源于真实的社会生活,并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南宋时酒肆林立、歌舞升平的临安城被文人看在眼里,随即多了一个"销金窝儿"的别称。岁月流转,当年这个杭州城内外的流行语,仍带着它与生俱来的情感色彩,顽强地活跃在词汇表里。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人身上带着一股子奋斗的热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切期许,"大干快上"等具有革命美学的大量四个字的词语被造出来。这些短促有力的词汇,身上所承载的是振奋人心的鼓舞力量,富有这个时代独特的美学倾向。
和"销金窝儿"这类词汇一样,网络词语同样是社会的必然产物。如果您对2010年以来,价格一路暴涨的大蒜、生姜有印象的话,一定还记得网友们创造出来的"蒜你狠"、"姜你军"和"豆你玩"这一类词汇。试想,倘若不是真实的生活作为基础,哪来这一类奇思妙想的网络词语?而四个字的语言风格,至今依然富有简洁而丰富的表意便利。"人艰不拆"等网络词语借鉴了这种形式,连社会学的博士也不得不承认,"谁能在现有的汉语中找到表达类似情感更准确的词"?
实际上,即便没有网络热词,这类社会现象也会从其他途径催生新词。只不过借助了便利的网络渠道,它走得更快更远。
"小道"里有大幽默
批判者在面对网络词语时,总带点"来路不正"的歧视。似乎"社会生活创造词汇"的命题合情合理,网络上小打小闹就不行。如果您仔细研究过这些奇思妙想的词语,就能发现它背后蕴藏着有趣的中国式幽默并为之折服。
"打酱油"横空出世,这个随着生活方式改变而几乎退出历史舞台的词语再度回到人们的视线里。被赋予"跑龙套"的意思后,它在各个场合被游刃有余地使用。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土豪金"的身上,我们找不到半点对奢华的崇拜,相反它还带点无伤大雅的揶揄。就这样,不便直接表达的意思借这些活泼的网络热词婉转发出,总能轻松化解尴尬。这类词语的作用是确定的--它在交际上恰好满足了人们的语言表达需要,因而能杀出一条血流并一路传承下来。
回看曾在宋代创造了成就高峰的宋词,和"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的待遇比较,它在传统文人的观念里只配"上厕"时被一阅。但宋词的辉煌成就谁又能抹杀?所以,极具生命力的网络热词大可不必妄自菲薄,而批判者也别因此小瞧了网友的创造力。
今年9月份,北大教学楼挂上了几幅特别的书法作品,上书"喜大普奔"、"亲"等网络用词。在无谓的口水交锋中,这些书法作品最终被撤下。北大的兼容并包去哪了?
批判者的担心之一,是网络词汇可能冲击严肃的语言环境。这点担心未免太过杞人忧天。流传至今的经典词汇经过历史的淘汰选择,牢不可破地确立了其经典的地位。语言保持活力的秘诀之一就是自信地收纳,让自然规则去淘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