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体娱乐的背后是急躁

时间:2013-11-03 08:57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韩浩月 点击: 载入中...

杨澜

 

  杨澜可能怎么都没想到,她恭喜郎朗成为联合国和平使者的一条微博,怎么突然把她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微博上常见同行好友之间互相恭喜的状况,恭喜电影上映,恭喜唱片发行,恭喜生子结婚,让杨澜遭受激烈批评的,显然不是微博前半段的恭喜内容,而是她对郎朗的一个提问。


  她问郎朗的问题是,"对于世界上买不起钢琴,甚至生活在战乱和饥荒中的孩子,你的工作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听了会让人一愣,需要琢磨一下,才能明白杨澜的用意。她的本意大概是想通过郎朗的回答,了解一下郎朗打算为孩子们做点什么事情,通过什么方式和渠道去做。


  郎朗愿意为公益事业奉献时间,本来是件好事,但错误的形象对比和缺乏情商的提问,活生生把好事变成了坏事。形成舆论事件后,杨澜所发的声明也有点多余,把"杨澜体"称作"流言",也有欠大方。


  杨澜微博的6万多条转发,催生"杨澜体"流行,网友纷纷借用杨澜语气,对贫富差距、食品安全、伪慈善等问题,进行了一次推波助澜的集体创作。这其中有对杨澜公众形象的一些不满,更多是社会情绪的一次宣泄,一些长期解决不了的问题所积郁下来的失望与愤怒,在这里找到了一个出口。但更让人忧虑的是,调侃之余所反映的大众心态。意义,是对有价值的事情没有时间表的坚持。而网友除了借此耍嘴皮子,却流露出对解决问题的无奈。急躁,正是"杨澜体"背后的社会心理投射。而且我们不光要追寻意义,更要注重实现意义的方法。比如教育是有意义的,那么教育方法则必须认真研讨。否则就会像许多网友呼吁的那样,简单要求降低高考数学难度。事实上,问题并非数学难度高低,而是教学有欠启发和乐趣。


  "杨澜体"来得快,去得也会快,因为这不是什么大是大非的问题,可它的流行,会给公众人物提个醒,意义很重要,不但措辞要注意,更要关心实现意义的方法。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敬一丹:老公对我“毫不关心”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