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爱好者传统素养也缺乏 现实状况尴尬

时间:2013-11-06 09:37来源:城市快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汉服爱好者

 

  大约从2004年起,中国社会出现了有关"汉服"的讨论、争议和新一轮的旨在建构"民族服装"的社会与文化实践。"汉服运动"是以大中城市为中心,一些年轻人以复兴汉服为目标的社会文化运动。


  很多汉服,如果是在仪式中,我们可以接受,如果穿着在大街上走的话,则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惊讶。人们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像古人的样子?为什么必须像古人的样子才是有价值的或者才是美的,才是有文化内涵的?这是"汉服运动"需要回答的问题。


  汉服活动的场景有一个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彼此不问出处,不想知道也不愿意知道,只要互称网名就可以了,也可以成为好朋友。汉服的实践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网络,比如快到端午节了,某座城市的年轻人会发起"端午祭屈原活动",在网上互动,确定好时间、地点,然后大家分工去完成。所以,"汉服运动"一半在网络上,一半在社会的公共空间,每场活动都是这座城市的一个小小的公共文化事件,他们不断地引起媒体的关注,引起更多的社会公众的好奇心,然后他们有机会去解释诸如"汉服"的由来、"汉服"和相关民俗活动或传统仪式的关系等问题。其中对于"汉服"的解说,有时是场景性的,比如说寒食节踏青郊游、放风筝、荡秋千时,穿上宽袍大袖的汉服,才更有飘逸的神韵和感到轻便、舒适等。


  虽然爱好"汉服"的人们喜爱中国的传统文化,但由于长期以来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发生的断裂使得这些年轻人往往并不懂得什么是传统文化,因此,有很多人实际上是通过"汉服运动"才开始逐渐学习和模仿"传统"的,例如,祭祀袁崇焕却不晓得如何举行仪式,中秋赏月不晓得如何祭拜月神,类似这样一方面以弘扬、振兴传统文化为抱负,另一方面却因不懂传统文化及相关的仪式和规矩,而不得不重新学习"传统",其中的尴尬自不待言。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中国衣裳:那些你不知道的穿在身上的文化
  • 调侃汉服驳了谁的面子
  • 学者提醒警惕神化汉服热:不过是能够带来商机的秀
  • 马来西亚华人自费办国学:国学不仅是穿唐装汉服
  • 传统文化不仅仅是穿汉服、诵经典
  • 传统文化不仅仅是穿汉服、诵经典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