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代扫”遇冷是种传统回归

时间:2014-04-02 08:30来源:楚天都市报 作者:屈旌 点击: 载入中...

  清明年年过,新事常常有。过去几年广受关注的“代人扫墓”服务今年还流行吗?近日,记者了解发现,不仅网上“代人扫墓”服务几乎无人购买,连公墓陵园的相应服务业也无人问津。(3月30日荆楚网)


  说起“代人扫墓”,我便不由自主地想起电影《私人订制》里,那令人啼笑皆非的“代扫”场景:两名工作人员,轮流负责哭和录像,实在哭不够,就拿话来凑。场面到了,却没心意,时间一到,立刻拿钱走人。


  艺术来源于生活,“代人扫墓”并不是冯导的创意,而是前几年兴起的一种特殊服务,专门替清明节赶不回来的异乡游子,扫墓献花尽孝道。曾经还一度被视为创富新招。然而,扫墓表达对逝者的“思时之敬”,讲究便是亲到墓前,表达哀思。形式虽可随时代变迁而简化,但缅怀、悼念的敬意却不可偏废。以商业服务替代文化传统,毕竟太过物质,太过“后现代”,既有悖于传统文化习俗,也不符合国人情感需求。比起人到了情未到的“代扫”,低碳环保的网上祭扫,不囿于空间隔阻的遥祭,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更切合国人讲求心意灵性的精神传统。


  生活半径的扩大,物质需求的增强,的确给一些传统形式的保留造成了困难。而诸如“代人扫墓”、“代人哭丧”、“代人探亲”等所谓服务,便以填补空缺的姿态出现,以新奇特为商业噱头,形成一种虚假的热门。事实上,这种摈弃精神交流,物化传统文明的“商机”,更多时候只是浅薄的自娱自乐。“代扫”遇冷,是件意料之中的事,也充分体现了传统沿袭的力量。


  在一个讲求效率,崇尚“突破”的年代,我们心里都该有根弦。要知道这世上许多事,旁人代替不了,千年积淀的文化根基,也不可轻易颠覆。那些嘈嘈切切急于以“打破”谋利的动作,终究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乐见“七夕”传统回归
  • 该对以假乱真的冥钞较真了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