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后悔当老师”让谁警醒?

时间:2014-04-01 09:10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我现在在大学教课,比在电视台还忙,对这个职业真是'又爱又恨',有点后悔不如接着当主持人。"近日,崔永元在舞蹈家刘岩的新书首发式上吐槽,现在新媒体发展迅速,输入关键词可以全面查看相关问题的各种观点,但"恨"的是,学生也能搜到,"第一次备课我用了三个多月时间写教案,后来我去网上查找,发现网上比我的说法还全面。当时就崩溃了。"


  "崔永元后悔当老师",说的就是这个为人师者不得不面对的新情况:"只有你知道,学生不知道"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比起以往,今天当老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信息的拥有、观点的提供上,教师还必须正视另外一个"同行"--互联网。一贯以坦率着称的崔永元对此并不讳言,问题是,今天的大学、大学老师乃至其他各类学校的老师意识到这种挑战了吗?


  这样的担心并非多余。


  笔者有个亲戚在南京读大学,常来我家做客。有几次,聊起他们的老师上《新闻学》课程的情景:使用的是已经发黄的教案,讲评的多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案例,得出的结论还是二三十年前的主流观点……我问他,这样的课,你和同学们怎么上?他说:"这样的课虽然不受欢迎,大家却都能按时到,因为课上要点名。至于上课,不少同学当然会开小差。"老实说,类似讲座我也不止一次遇到过,每每也有今夕何夕之感。一个显见的事实是:就连媒体经验丰富、思想新锐的崔永元,都感到今天的课程不好讲、学生不好教,他的一些同行凭什么可以按部就班、照本宣科?


  互联网对今天学校课堂的"威胁",不仅在于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与观点,更在于它提供了比惯常课堂更为生动、有趣的互动方式。在互联网上,人人可以参与讨论某个新闻、事件、观点,这样的参与感大大提升了受众的积极性、自主性;在丰富多彩的讨论和辩论中,专家、学者被"去中心化"、"去权威化",网民无需仰视就能开口说话;由于可以匿名发言,发言者无需过多考虑身份、环境等因素,既畅所欲言,也生动活泼……并且,由于国内外大量名校将教学资源上网共享,学生可以更直观地领略名师风采、学科前沿状况,这样的对比,就更是今天众多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不是每一个从教者都能意识到快速嬗变的时代大势,也不是每一个为人师者都能像崔永元一样"后悔当老师".要让教师顺应互联网时代、让学生不再被动应付老旧的教学,教育机构、管理部门既需要在观念层面及时提醒,更需要在制度层面加强约束。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定期问一问学生的感受:"你所在的课堂,与今天的时代脱节了吗?"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主持人小雨姐姐:阅读首选经典 它能带来更多养分
  • 为什么崔永元不是“一种恶”
  • 名人再“躺枪”该担忧什么?
  • 纪连海:当好一名历史老师是我不变的人生追求
  • 敬一丹:我把崔永元、白岩松看作同事加兄弟
  • 网上骂人就该是一门风险活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