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门课程和教材的名称,语文已经融入我们每个人受教育的全过程,语文课本上的那些课文和故事已经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司马光砸缸、乌鸦喝水、小萝卜头等等故事伴随着语文课被写入每个人的童年记忆。目前,语文出版社最新修订的语文教材小学一二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已经通过教育部验收,这次教材修订被形容为”脱胎换骨“,其中小学二年级课本中,歌曲《天路》以诗歌的形式入选,三年级的延伸阅读中则收录了台湾歌手周杰伦的歌曲《蜗牛》。未来,周杰伦的歌曲《蜗牛》也将借由小学语文课本成为孩子们童年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此”潮“的内容加入到人们印象中相对严肃的语文教材中,首先表现出惊讶的就是各大媒体,新闻报道中都是拿周杰伦的这首歌来说事,接下来反应比较强烈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语文教师以及学生家长,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有人说流行歌曲进语文课本未免有些”不够格“,也有人觉得歌词中传递的正能量让人感动,收入语文课本未尝不可,相对于几十年前进入语文课本的那首《让我们荡起双桨》来说,《天路》《蜗牛》只不过是不同时代背景下选取的不同教育素材,对于语言表现形式的学习和充实也是大有裨益的。
怎样的语文教材才是好教材?对此问题的回答很难统一,但有一点是必须考虑的,那就是教材所面对的孩子们是否会喜欢,当他们拿起语文课本时是否会乐于阅读和学习。随着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如今的孩子们精神视野越来越国际化、信息化,几岁的孩子就会用电脑手机,会在网上搜索免费下载音乐,每天可以看到3D版的动画片,浏览来自全世界的新闻报道。而在我们小时候,每学期集体看一次电影,内容基本上是《小兵张嘎》《英雄儿女》之类的红色题材,除了《新闻联播》和报纸之外没有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而对于面对海量信息的新一代孩子们,用什么样的内容来吸引他们的目光、把兴趣和注意力集中在课本上,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难题。
在这种形势下,语文教材的修订也需要跟上孩子成长的节奏,用最接近他们成长环境的内容去迎合他们,对于有些人来说,”迎合“这个词听起来或许会感到刺耳,难道要屈尊去迎合那些稚嫩的小孩子吗?没错,确实是这样,语文教育不必居高临下,也无需板着脸孔,无论哪个国家或地区,语文课本的编写及讲授方式必定跟整个时代风气有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用孩子们易于接受的形式和内容来进行教学,其效果相信会比枯燥的说教和反复咀嚼过时的新闻要好得多。因为语文教学远不只是教孩子们识字、读书、作文那么简单,它还涉及人生观的建立以及文化的传承,而这一目的的达成需要同时具备三个因素,那就是:拥有优秀作品的教材,懂孩子的老师,有兴趣的学生。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如果说得再简单点儿,学习语文就是对我们所使用的语言的学习,而在现今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却常常遇到孩子缺乏兴趣的尴尬局面,这与教材本身的内容缺乏吸引力不无关系,对于融入更多时代元素并即将走进课堂的新教材是否会让孩子们爱上语文,我们都心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