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成功北伐后的1929年5月,北平特别市政府将中南海命名为三海公园,正式开放。第二年,又将公园名称改为中南海公园。当时,北平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整理中南海公园临时委员会”,负责整修毁坏之处。
为改善公园的环境,维修破损建筑,公园开发了一些创收的项目。首先是卖门票。与北海公园一样,中南海公园的门票也是五分钱。另外,当时公园规定,普通市民可以乘交通工具入园,按“坐骑”的不同收费,脚踏车每辆收大洋一角,人力车大洋两角,汽车大洋五角。园内的商户也可以购买长期车辆通行证,收费更高一些。
由于中南海内空闲房屋较多,公园特向市民招租,房屋分为五等,租价每间两元至六元不等。于是,不到两个月,20余名租户前来中南海安了家。当时就读于大学的共产党员谢和赓与十几个同学合租在中南海“流水音”的一间大房内,每月租金五角。据他后来回忆,那个时候经常在中南海的游艇上举行秘密会议,从事地下工作。他在反右运动中因提了“中南海应向老百姓开放”的意见,被打为右派,后在“文革”中一度精神失常。
当时,由于公园里水面浩大,还有水产商人租用水面从事养殖业。市民还可以买票去中南海钓鱼。每张钓鱼票售大洋一元,限一人当日使用,进公园需另购门票。每张券只能钓鱼二斤,超过重量要补票。
利用这些增加的经费,公园内道路得以维修,还增加了路灯和园内坐椅,修建了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