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我”与现在的“我”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说文解字》上说:“我,古杀字。”“我”在古代指的是一种短兵器,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根据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上的“我”来看,“我”的形状有点像《西游记》里八戒扛的铁耙子,只不过“我”是三根齿罢了。“我”装上长柄后才能用于战场上砍杀,那尖尖的三角刺砍下来时,一般的皮甲胄都是难以保全的。
“我”作为第一人称代词使用,最早见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指“我们”.“我”是怎样由兵器转为人称代词的呢?原来“我”是会意字,它从戈,戈是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武器,很容易激起大家的斗志,所谓枕戈待旦,大丈夫当“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因此武士们常取戈自持,凡持戈之人,皆归属我方,“我”便引申出表示自我的意思,从那时沿用至今,再也没有变动过“我”的意思。据《文史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