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中国第一本驾照是怎么考的

时间:2015-03-02 09:38来源:大西北网-科技鑫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驾照

 

    说起“新中国第一张驾照”,不少人会想起首汽司机杨秋林,他在1950年3月就领取了驾驶证,然而1949年10月26日东德汽车行司机郭先生领取的驾照,刷新了杨秋林的纪录,是目前当之无愧的“新中国最早驾照”.在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收藏着一本更早的新中国驾照--这是1949年10月26日东德汽车行司机郭先生领取的,“这应该是目前发现的新中国最早的一张驾驶证。”


    该驾照持有人是山东郭先生,其家庭成份和出身成份算得上根正苗红,读过3年小学,做过4年学徒工,当过12年司机,1947年底至1948年因战乱待业,在新中国成立的当月重考了一本新中国驾照。


    驾照内页“技术鉴定”栏印有驾驶简历、执照种类、技术等级评定等表项,因新中国已不流行老一套,所以该页未作任何登记。此外还单列“奖赏记录”、“惩处记录”和“工作记录”.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只有“商号”和“机关”这两种单位选项,其中“商号”仅有奖励权而无惩罚权。


    驾照的原管理单位是山东省公路运输总局牌照监理所,后由烟台市人民政府公安局接管,除加盖了公安局公章外,主管员和考验员还加盖了私章,其中主管员一栏盖印的张洪林时任烟台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局长(曾任福建龙岩军区副司令员,现年101岁)。考验员一栏盖印的陈桐山时任烟台市人民政府公安局治安科长,主管及考验员共5人盖印,显示出当年驾考的把关严格,也体现了新社会对交通安全问题更加的重视。


    驾照内页印“爱护车辆”、“节省燃料”、“谨慎驾驶”、“遵守规章”这4条驾驶员信条(一般指宗教信仰的条文,如今鲜有耳闻),因为当时汽车主要用于战事和建设运输,为至高无上的国家利益服务,所有第一条信条是“爱护车辆”;当时汽车以烧木炭的木炭汽车居多,由于国内燃油资源匮乏,所以第二条宣传的是节约燃料而非节约油料;当时汽车刹车性能不佳,对行人主要宣传“人走一尺,车跑一丈,与汽车抢路准上当”,而对驾驶员宣传最多的就是第三条信条的“谨慎驾驶”;当时处于接管旧政权阶段,第四条信条倡导遵守的规章,主要是抗战胜利后所颁布的《汽车管理规则》等十余个交通规章。


    20世纪80年代国家允许私人拥有私家车后,才逐步放开私人性质的学驾,而以前的驾驶员都要有挂靠单位才能学驾和考证,一般由单位出钱培训考驾照,开的车也是单位的公车,在违反交通规则和法纪的情况下,司机的工作机关或商号有权收回驾驶证或取消驾驶证。郭先生当时的挂靠单位是东德汽车行(由于当时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填写驾驶证时将“德”字写错,而管理部门也未发现字少一横)。此外,该驾照内页《持照须知》的第5条“持照人非在执行行车职务时,本执照并不等于通行证”,这句“否定之否定”的表述文字明确了驾照的用途范围。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处于崭新的摸索阶段,驾驶证管理方面尚未形成新规范,继续沿用旧中国驾驶证是当时一穷二白国情下的无奈之举,将“中华民国”四字划掉并手写“公元”替代,然后盖上新中国的人民政府公章继续使用,此举既符合勤俭建国的方针,又为新中国的交管摸索提供了喘息之机。而且,此驾照承前启后的关联了新旧中国的交通管理制度,是研究“新中国交管雏形”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献。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新中国的龙年记忆
  • 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造接生婆:推广普及新接生法
  • 新中国改造日本战犯从宽处理令顽石点头
  • 周恩来反对大建楼堂馆所
  • 新中国的“大使训练班”
  • 新中国工人曾经每周只休息一天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