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四部籍与中古后期社会的文化情境(13)

时间:2012-03-19 18:04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张弓 点击: 载入中...

  [19] 《新唐书》卷200《儒学下》元行冲本传;《唐会要》卷36《修撰》。

  [20] 据陈铁凡《孝经考略》统计,敦煌本《孝经》31种,郑玄注12种,约占43%;白文本12种,其它注疏本3种。显示郑注《孝经》唐末仍在敦煌民间畅行。见《东海学报》第19卷,1978年。

  [21] 郑阿财《唐代佛教文学与俗曲》,现代佛教协会学术研讨会(台北·2002年3月)论文(未刊稿)。

  [22] 《新唐书》卷57《艺文一》。

  [23] 陈铁凡《敦煌本礼记、左、谷考略》。

  [24] 按,王重民定名此卷为《丧服仪》(?)。饶宗颐将此卷与P.4042号《御刊定月令》缀合,见氏著《楚缯书疏证》,《中研院集刊》第四十本。

  [25] 《敦煌古籍叙录新编》第一册,第294页。阮元《十三经校勘记序》曰:“天宝三载,诏集贤学士卫包,改古文从今文。说者谓今文从此始,古文从此绝。殊不知卫包以前,未尝无今文;卫包之后,又别有古文也。”又曰:“盖变古文为今文,实自范宁始。宁自为(今文)《集注》,后之传写孔传者,从而效之,此所以有今文也。”

  [26] 毛汉光《敦煌唐代氏族谱残卷之商榷》,《史语所集刊》第43卷第2期,1971年9月。

  [27] 陈祚龙《新校重订敦煌古钞李唐词人陷蕃诗歌初集》,《夏声月刊》第133期,1975年12月。

  [28] 《敦煌词史》,(台北)《中央日报·副刊》1980年7月5日。

  [29] 黄盛璋《于阗文<使河西记>的历史地理研究》,《敦煌学辑刊》第2辑,1986年。

  [30] 黄盛璋《敦煌写卷于阗文<克什米尔行程>历史地理研究》,《新疆文物》1994年第4期。

  [31] 黄盛璋《<西天路竟>笺证》,《敦煌学辑刊》第2辑。

  [32] 蒋经邦《敦煌本王仁煦刊谬补阙切韵跋》,《国学季刊》,1934年6月第4卷第3期。

  [33] 丁山《唐写本切韵残卷跋》,《北大国学周刊》,1926年1月第4期。

  [34] 姜亮夫《切韵系统》,《浙江师院学报》,1955年第1期。

  [35] 罗常培《敦煌写本守温韵学残卷跋》,中研院《史语所集刊》,1931年第3卷第2期。

  [36] 耿世民《回鹘文<玄奘传>第七卷研究》,《民族语文》1979年4期;黄盛璋《回鹘译本<玄奘传>残卷五玄奘回程之地望与对音研究》,《西北史地》1984年3期。

  [37] 宇井伯寿《禅宗研究史》,岩波书店,昭和46年(1970)第4版。

  [38] 冉云华《敦煌卷子中的两份北宗禅书》,《敦煌学》第8辑,1984年。

  [39] 参见本书《藏文典籍章》。

  [40] 陈寅恪《敦煌本唐梵翻对字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跋》,《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41] 王国维《唐写本失名残书跋》,《观堂集林》卷21。

  [42] 参见本书《杂占章》。

  [43] 饶宗颐《论七曜与十一曜》,《选堂集林·史林》,香港中华书局,1982年。

  [44] 陈寅恪《敦煌本<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演义>跋》,《金明馆丛稿二编》。

  [45] 参见林玫仪《由敦煌曲看词的起原》,《书目季刊》八卷四期,1975年。

  [46] 王国维《唐写本<云谣集·杂曲子>跋》,《观堂集林》卷21。 (责任编辑:鑫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