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力度,我们是无法相比的。”吉福荣慨言。
“20世纪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变化最快的时代,但遗产往往因为司空见惯数量巨大而不被珍视。一个事实是,20世纪遗产直观反映了人类社会变迁中这一最剧烈、最迅猛的历史发展进程,虽然它与我们相距不足百年,但是由于其艺术多元、技术先进、人文共融,使它们的价值更贴近,因此对其进行普查和保护意义重大,对研究近现代历史和现代化经济建设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李亮直言。
对于保护工业遗产、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所在,搞了几十年文物保护工作的吉福荣是再清楚不过的,不过,现实和意义往往是有距离的。
“我们列入工业遗产名录的50个项目,事实上只调查了30个,其余的都已经消失或破坏殆尽了。”吉福荣说。面对已经消失了的工业遗产,在选择无奈放弃的同时,对一些还有需要保护的东西,吉福荣他们采取的措施是赶紧挂牌。“说白了,挂个牌就是一个提示——不要把这个东西当废铁卖了。”
作为特殊的遗存,在工业遗产的保护中,还要考虑到利用,吉福荣说,就像龙门铣床,到今天还在继续运转工作,保护也仅止步于挂了个牌。还有一些作为文化遗存的厂房,按保护理论应该被封存,可现实中这是行不通的,企业还要在厂房里进行生产。同样的问题还存在于老设备的淘汰上,一些企业要更新设备寻求发展,那些文物工作者眼中的宝贝——老设备,则成了“鸡肋”——不卖,不能用了搁着还占地,所以,还不如卖了废铁有些用。
“不管是文化遗产保护还是工业遗产的保护,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尽其所能是我们的职责。”吉福荣说,尽管在工业遗产保护上我们的力度无法与上海、沈阳相比,不过,民众保护意识的增强也是有目共睹的,像水厂的博物馆、机床厂计划中的展览馆等。
历经晚清、民国、新中国,兰州作为重工业基地的地位已有史可鉴。不过,面临工厂搬迁、城市改造,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那些重要的工业历史遗存该何去何从?是否都将一拆了之?今后,曾经的重工业基地兰州将如何见证工业文明的辉煌历史,也成为考量当代人智慧的一道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