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即便是漫长的岁月已经抹去了茶马古道昔日的繁荣,丁丁当当的马铃声只是留在书页中的印记,世界仍然发现在横断山中、在滇藏交接处还隐藏着一处茶马古道活着的遗迹,这就是芒康盐井镇的古盐田。 盐井因产盐而得名,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芒康县盐井纳西族自治乡,与云南接壤,是滇藏公路进藏的第一个站。坐落于滇、藏、川三角地带的盐井,自然成为茶马古道通向圣城拉萨的咽喉。按地势高低,盐井分为上盐井和下盐井。得益于澜沧江边自然冒出的盐卤水,盐井盐田从唐代到现在一直保持着不间断的产盐历史。江边岩壁上密密麻麻的木质晒盐台和原始传统的人工晒盐工艺,澜沧江如利刃将山与崖恰到好处地切开,千年盐田架于澜沧江两岸,藏式民居鳞次栉比地顺山势排开,蜿蜒的滇藏公路穿镇而过。 盐井产盐,这被当地人看作是上天的馈赠。与其他产盐地不同,盐井仍然沿用最为古老的制盐方法。3249块盐田分布在澜沧江两岸,每块盐田均由几十根木柱搭架而成。所谓盐田,其实是每块大约仅7平米,用以晒盐的水泥板。 劳作的人要到江边的盐井中背盐水,倒入自家盐池沉淀后再洒进盐田,日晒风干,结晶成盐。因土质不同,盐多呈酱红色,犹以“桃花盐”最为知名,每斤可卖到一块多钱。或许是最原始的才是最好的,这里的盐自古销路甚好,牧民用它喂养的牲畜易增肥和产崽。如果食用其他的盐,牲畜容易生病。 如今,西藏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数万公里,神秘的茶马古道已然成为历史。山间此起彼伏的马铃声已经成为绝响,取而代之的是摩托车的轰鸣声。在盐井,几乎家家有摩托。戴着墨镜的藏族青年在柏油路上疾驰,远处就能听到摩托车上音响传来的歌声。或许是因为茶马古道让这里的人较早地与外界接触,走在盐井的街道上,他们不会向外来客多看一眼,只顾着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