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皇家粮仓

时间:2014-02-12 10:13来源:新疆经济报 作者:李桥江 点击: 载入中...

巴里坤 古粮仓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粮食局的院内,有8座至今依然在使用的古粮仓。5月18日,我揣着窥探其中秘密的心理,走进了其中一座古粮仓。事实正如我所好奇的一样,历经岁月沧桑的古粮仓里,果然隐藏着许多古人的智慧。


  我们在接近正午时分来到古粮仓,外面骄阳似火,耀眼的阳光照得人有些发晕。可进入古粮仓后,黯淡的光线,凉爽的空气,让我感觉像是换了一个世界。


  巴里坤县文物局局长蒋晓亮说,即使在巴里坤县最热的7月份,人们也不敢在古粮仓里睡觉,原因是这里的温度太低,很容易受凉。


  蒋晓亮在参加工作初期,曾当过巴里坤县粮食局的保管员,并且有幸负责古粮仓的粮食储存工作。当时,人们都说古粮仓修建的年代很久远,可究竟是哪一年,谁也不清楚。这些古粮仓里保存的粮食几乎从未生过虫害,因此不用熏蒸杀虫。究其原因是古粮仓内的温度低,不适合虫子繁殖。


  说到这里,也许是我们在古粮仓内呆的时间有点长的缘故,一向怕热的我竟然感觉到了一些凉意。陪同我一起采访的吴海燕女士,则走出了古粮仓,站在阳光下面晒起了太阳。


  那么古粮仓保温的秘密究竟在哪里呢?


  仔细观察后,我发现,古粮仓的墙壁最厚的地方达1.5米左右。这样的墙体厚度以及厚实的屋顶处理方式,使得古粮仓的温度保持在了某种恒定的范围之内,这温度恰恰是储存粮食的最佳温度。


  古粮仓的建筑方式还体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按照当地的说法,古粮仓采用的是“墙倒屋不塌”或者称“四架梁”的结构,即一种古老的框架建筑结构。这种结构最大的特点就是,屋面由墙内立柱和墙外立柱支撑,也就是说屋顶和墙体是分开的。一般情况下,即便古粮仓的墙体倒塌了,屋顶在立柱的支撑下也不会掉落。何况古粮仓的墙体本身就异常坚固,这可能正是其能够保存至今的秘密之一。


  现代仓储库房一般为混凝土地面,这种地面坚固性虽然很好,但却有返潮的弊病。巴里坤县的这些古粮仓均采用木地板材料,同时,木地板与地面之间还留出了近20厘米的空间,保证了储存粮食所需要的通风条件。保存在这种粮仓里的粮食自然不会发生受潮、霉变的现象。


  那么,到底是谁修建了这些坚固的古粮仓呢?修建这些古粮仓是否还有其他目的?


  前不久,巴里坤县在编纂县志时,工作人员在北京故宫查阅到了一些资料,巴里坤县古粮仓的秘密也终于大白于天下。


  在200多年前,清朝为了巩固中央王朝在西域的防务,在当时的西域重镇镇西(今巴里坤)修建了8座皇家粮仓,每座粮仓可储存16万公斤粮食。所谓皇家粮仓,其性质与现在的国家粮食储备库相当。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些使用200多年的古粮仓为何如此坚固了。看来它们在建造时,就让工匠们费尽了心思。


  目前,8座古粮仓均已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巴里坤县文物局还将其中的一座古粮仓开辟为展览馆,并且收集到了碾子等工具一同展出,吸引了大量游客走进这里,抚今吟古。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探访巴里坤唐代烽燧
  • 巴里坤东黑沟金器纠结的西域情结
  • 西域文化 巴里坤岩画
  • 廒神坐镇巴里坤粮仓
  • 雍正年间修建了镇西府城
  • 寂寞烽燧 你在思念谁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