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西北翻云覆雨的风云人物董福祥(4)

时间:2014-04-09 08:43来源:中国西北历史网站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董回驻金积后,曾给金积带来了一些假繁荣、真剥削,假活跃、真压迫的新局面。随着董定居而来的3000卫队,环驻在董府的周围,并建成了-条“董营街”.大府周围绕以小府 (如姚府、周府、薛府、杜府、朱府……),小府左右又是一般官兵的新第。不言而喻,街是董营街,而乡也成了董营乡。现在人们还习惯地称该处为“董营村”,就是这样沿袭下来的。当地群众在喧宾夺主的形势下,逐渐转变为“新主人”的长工短役。与此同时,金积县城也同样出现了以新代旧的行业局面。只董家的商行就有什么天太裕、天太当、祥太魁、祥太和……等等,掌握着左右市场的雄厚资本,操纵着垄断专业的经营权威。其他随居的官员,当然也长袖善舞,亦步亦趋地做起生意来。


  董回驻金积后,另一个“人杰地灵”的新局面,就是“冠盖满城乡”.从董定居金积以来,清廷或是为了防其反侧,或是为了眷念“忠良”,经常不断地有京官、省官、道府之官前来慰问;其旧部提督、总镇、协参之属,有的为了感恩念旧,有的为了联系说情,更是此去彼来地出入董门;还有的一般文武官员地方豪富,认为董是一时受过,后必再起,因而奔走逢迎的也络绎不绝。当地州、县官员投其所好,更时常在金积城内关帝庙为董演戏,跪迎跪送。逢年过节更为铺张,扎灯结彩,请其玩赏,博取欢心,以保官位。据说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金积是满街灯火,争奇斗妍。在东街还扎有灯牌楼,张灯六千烛,绘有全部西游记和三国故事的图画;西街设有阁灯塔,点蜡一万支,上画全部封神榜。董观赏时还说:“我已为民,特与民同乐耳。”这期间,清廷为了使他终老田园,处处给以优遇,有时也采纳他一些建议。据说马福祥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任靖远协台,就是他保荐的。那年他的一个差官叛逃时,他曾下令在金积城挨门逐户搜查3天,断绝了城内外的出入。他的卫队3000人,虽大部安家落户,各就生业,但他的3营人马仍按编制按月从甘肃总督府领取全部粮饷,直到他死去为止。尽管这样,董当时还是不甘伏枥。


  董在金积曾把据为己有20多年的马家滩开放,重新垦殖起来。所谓马家滩,当时是南至峡口,北达叶盛堡,东西两河之间的一块沃腴土地。以前为马化龙所占有,设为牧马场。在马化龙败死后,刘锦棠即划给董。董回到金积后曾将董营村被迫迁徙的农民移往该地。光绪三十年(1904年)黄河水溢,中卫、中宁一带遭灾,居民流离失所,董除留中庄、连三寨一带沃腴地带外,允将其余地区拨给卫宁灾民定居下来。另外他还在同年为黄河大水灾给兰州捐赈银28万两,清帝奖其孙董恭以道员加二品衔官。此外他对金积的教育事业公益设施也时多捐赠。又如当时回族伊斯兰教哲合忍耶门宦的教门在金积重新创复起来,也得到很多董的同情和支持。此外,他在息影乡间时期,外出仍是轿来轿去,前护后拥;家居依旧珍馐美味,养尊处优。但也有时故作农民打扮,草帽布服旱烟袋,躬亲田间,一则表示他是出身农民,还不忘本,取得乡邻赞誉;一则显露他的戎马余生,优游林下,其心实已无他。所以当时人们还流传着一句:“宫保好见,宫保的事好办;县官难见,县官的事难缠。”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秋冬之交,董病笃。清廷曾几次下诏慰问,并派京医、省医前来诊治。他曾上疏,以“未能尽晚年之忠诚,以上报朝廷”为罪憾。在弥留时,嘱将他的余储银40万两上交以充国帑。延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农历正月初九日逝世,时年70岁。是年秋葬于固原南乡十里墩。

 

董福祥和他的后代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董福祥率甘军抗击八国联军,杀死日本外交官杉山彬和德国公使克林德,围攻外国使馆,血战正阳门。北京沦陷后,董保驾西太后、光绪皇帝出逃西安,又被封为“随扈大臣”,节制满汉兵权。辛丑条约后,留太子少保衔革职还乡。1908年,在董府里只住了三年,便病故于府内。


  历史,留给后人的只是一个平面化的粗线条。所有有关这个行伍出身者的性情、嗜好、喜怒哀乐等活生生的细节隐约留在了董府这一建筑上和子孙后代的口口相传中--董府的门是朝东开的,那是当年贬归故里的董福祥为了避嫌,暗含着一个一心只知效忠朝廷武夫的隐忍和企盼;董府中院的木制门楣上刻着武松打虎、西域人训兽图案在暗示着尚武是他一生的喜好……


  董福祥死后葬于固原南乡十里墩。文革初期,坟被毁。董福祥在宁夏的两府一坟如今只剩下吴忠金积董府一处。其无子嗣,所过继其胞兄董福寿之子董天纯为子,董恭为孙。


  1930年,董府遭劫后,董天纯一家随董福祥四姨太搬至固原,不久董天纯的三姨太和四姨太因土匪和战乱辗转至西安、兰州两地。董福祥之侄董天佑和董天裼及其后代在宁夏吴忠、永宁等地居住至今。


  据永宁回民中学的董文伦老先生介绍,董之后裔现在有第七代,总计在宁夏吴忠、永宁、青铜峡及北京、甘肃兰州、山西临汾、西安及四川绵阳等地有董氏后人约百十口。现在仍健在的董家第四代,除了永宁的董文伦、吴忠的董乃伦外,还有:董明伦(又名贺霖)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解放前,随刘、邓大军参战大江南北,曾任少将军衔,现居北京;董毓麟,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现在兰州,任兰州教育学院教师;董徽伦(又名明吾),毕业于华北军政大学,抗美援朝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团副营长,因伤转业到山西省工业厅。现在临汾钢铁公司就职。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