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凉州(资料图)
《凉州府志备考》是张澍晚年编纂的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方志,由地理、山水、职官、大事记、艺文、人物等共10类40卷组成,在编纂上具有内容丰富、广征博引、考证严谨等特点,是我们研究武威历史难得的参考文献。
《凉州府志备考》中编纂有物产卷一卷,分鸟类、兽类、食物类、果木类、草类、用物类、乐器类及神怪类共8类,较为详细的考证和记叙了凉州府的各种动植物资源及一些特有的手工制品及乐器神怪等。下面就是从中摘录出的几则有关凉州府异物的故事,让大家既了解古代凉州的一些风物奇趣,又可作为一种历史的消遣。
一 凉州人牛
此故事出自于唐代戴孚编着的大型志怪传奇集《广异记》,被张澍收录在《凉州府志备考》物产卷兽类之中。
故事说唐朝天宝(742-755)年间,有一户凉州人家,家里养的母牛生下了一头小牛,但此牛犊与众不同,生下之后就力气特别大,且体型也比一般牛大很多。等到它长大以后,由于其力大无穷且脾气暴躁,主人没有办法制服它,因此只好放开它,让它任意在田野狂奔。而此牛似乎天生就是牛王,别的牛见了,竟然自觉随其后,可谓一呼百应,跟随它的牛特别多,牛群常常在城西数十里远的地方群聚,当地人不能制服它们。后来牛群渐渐都变得越来越狂躁,且数量多达数百,常常袭扰村庄及庄稼,乡村不堪其扰,深以为害。基于此,凉州都督计划要狠狠打击此牛群,为民除害。
恰在这时,有一个西域胡人向凉州都督进献了一只猛兽,“状如大犬而色正青。”都督问胡:“献此何用?”那位胡人说:“专门用来搏杀猛兽。”都督就把凉州有狂牛一事告之,那位胡人听后道:“但有赏钱,当为相取。”于是都督以三百钱作为赏赐。只见那位胡人扶住猛兽,口中念念有词,就像跟猛兽说话一样。胡人说完,只见那只猛兽精神振奋,不停跳跃,胡人便解开绳索放开它,竟然直接向牛群的所在奔去。牛群见猛兽来到,便分作三排,狂牛自己独处正中,“埋身于土。”猛兽毫不畏惧,向前与之搏斗,场面激烈,扬起的尘土弥漫原野。不到一会儿,猛兽就回来了,百姓纷纷前去查看,只见尘埃落定之处成一深潭,“竟不知是何兽。”刚开始,百姓望见猛兽与狂牛搏斗,见猛兽竟然“大如蜀马,”搏斗完毕,狂牛脖子已被咬断,死在那里。胡人割开牛腹,取出五脏,盛在盆中喂猛兽,猛兽一一吃完,身体渐渐变小,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这则故事中的猛兽“状如大犬而色正青”,和藏獒相似。至于狂牛,是否为野牛,不得而知。
二 食铁石
此故事出自于宋代太学博士李石编着的《续博物志》,被张澍收录在《凉州府志备考》物产卷鸟类之中。
故事说凉州有一种鸟名叫骨吒(一说骨诧),样子看上去就像大雕一样,高约三尺,威猛无比,如布谷鸟一样“以名自呼”,就是说它叫的声声就是“骨吒”.此鸟最让人惊异之处就是其“能吞铁石”.凉州郡守曾经养过一只,每次宴请别人喝酒之时,都要拿出来展示一下,为在座的客人助兴。有一次,一位客人听说其“能吞铁石”,当场就怀疑说,铁石是最坚硬的东西,不是食物,绝不是可以吃的。郡守便当场试验,命人拿来“三寸白石”,在白石上拴上一条丝绳,扔在骨吒鸟的面前。骨吒鸟见到白石,先是啄了几下,然后便吞了下去。过了一会儿,郡守命人拉出丝绳查看,那块白石已经烂软如泥了。
此鸟能食铁石,可能其胃液之中含有强酸,能融化铁石。
三 马见愁
此故事出自于宋代无名氏编着的《致虚杂俎》,被张澍收录在《凉州府志备考》物产卷兽类之中。
故事说西域有一种野兽,形状和狗一样。其口中含水,一旦喷在马的眼睛上,不管多么健壮的马都会头晕目眩,迷离恍惚,昏昏欲死,因为所有的马都害怕这种野兽,所以给这种野兽取名叫做马见愁。唐宣宗(847-859在位)时期,西域国内有人将马见愁的皮进献给大唐,宣宗将此皮赐给群臣,编为马鞭,骑马时,手持此鞭,手一扬起,马即奔跑,当时人称之为不须鞭。
后人将不须鞭引申使用,如宋代李石就有“一日尚能千里驾,此间老骥不须鞭”的诗句。
四 金刚钻
此故事未注明出处,被张澍收录在《凉州府志备考》物产卷用物类之中。
故事说金刚钻这种东西,出产自凉州西番山的最高顶,因为大山陡峭高险,人是不可能攀登上去的。苍鹰鹞子等在山顶觅食之时,与腐肉一同吃于腹中,而当地的土着居民便在苍鹰鹞子的粪便中得到金刚钻,看大小定价出售。如果要辨别金刚钻真伪,便在炭火中将其烧红,再将其放入浓醋中浸泡,假者松疏而容易碎掉,真者坚硬可用。假若金刚钻在炭火中煅烧的过程中失去不见,便和炭土扫在一起,放进乳钵(研药末的器具,形状略像碗)内擂成细末,有声响者就是金刚钻。
上文中的金刚钻,估计就是一种天然金刚石,做装饰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