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图书馆
兰州大学位于兰州市城关区天水南路东侧,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命兰州府发审局附设学史局,规定凡发审局、学史局正副各类人员必须一律入内学习吏治。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陕甘总督魏光焘将学史局改为学律馆。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学律馆改为课史馆、学员改为官吏,实行月试,按成绩发给不同奖励。经费均由厘金局每年拨发白银4200两。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课史馆改为法政馆,增派提调及管理、教育各类人员,开始设置讲堂,为学员讲授吏法、律例等课。每年经费在原拨基础上,又由藩库添1000两,统捐居添3000两,共计年拨银8200两。
宣统元年(1909年),法政馆奉清政府学部令改为法政学堂,地址移于城内西大街(今兰州市城关区张掖路市工商联处)。学堂管理人员10(监督、正副提调、庶务长、文书案卷兼关防收掌各1员,监学4员,会计1员),教职员由长官委任。校务皆奉命而行,无独立权限。教学方面,学科不分难易,教学时间也无限制,全由教员自定,各科试题可由学生带回完成,三五日交卷都可以,奖励优薄不一,以示学业差别。法政学堂一直办到辛亥革命爆发。
民国2年(1913年)7月,甘肃省教育司长马邻翼委任蔡大愚为法政学堂校长,改组法政学堂,以萃英门甘肃举院为校址,成立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民国4年(1915年)教育部正式承认,至民国17年(1928年)法政专门学校设政治经济本科、预科与法律别科。初学校仅有职员3名,教师11名,以后人数逐年增加,最多时达38人。蔡校长也躬亲教学。蔡大愚重视学生思想教育,提倡新思想,因此法专学生思想活跃,关心时事。民国6年(1917年)11月,因策动推翻袁世凯余孽张广建的甘肃护法运动失败,法专教师、同盟会会员赵学普及其他数人捐身,蔡大愚经河州出走四川。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从1913年7月至1928年3月办了15年,先后有蔡大愚、李懈、施国桢、张瑛、赵元贞、沙明远、杨集灜担任校长,他们都是学有所长的名人,既执掌教务,又躬身教学,治学严谨,堪为时谈。
民国16年(1927年),冯玉祥电令国民军师长、甘肃省督办刘郁芬在甘肃成立大学,民国17年(1928年)2月22日,省政府省务会议决定在法政专门学校的基础上合并中山学院成立大学,3月由省教育厅、财政厅、建设厅的马鹤天、水梓、张允荣、董健宇、杨集灜、吴至恭、王德厚7人组成筹备委员会,4月1日正式成立大学,定名为“兰州中山大学”,颁发了“兰州中山大学关防”校印。同年底,原中山学院改为附属中学。建校之初,拟办包括文、理、法、教、农、工、商、医8个学院30多个系的多学科性大学,但因经费、师资、学生来源均有困难,开办三年,只设立了文学、法律、教育3个系与国文、艺术2个专修科,一个预科和附属中学。民国18年(1929年),附属中学又更名为甘肃省立第五中学而分出。民国19年(1930年)底,教育部下令,除广州中山大学外,全国其他大学一律更改“中山大学”校名。“兰州中山大学”遂改名“甘肃大学”.同年年底,甘肃大学又奉教育部令改名“甘肃省立甘肃学院”.甘肃学院先后停办国文、艺术二专修科,并将文学、教育二系合并为文史系,增设政治经济、银行会计二系和医学、农学、政治与人事管理四个专科专修科,还开办了银行会计专修专修班与教育行政人员训练班,附设了医院与高中部(后改为中学)。民国31年(1942年)6月,甘肃学院院长从经费考虑,呈请教育部将“省立甘肃学院”改为“国立甘肃学院”.民国33年(1944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改为“国立甘肃学院”.
从兰州中山大学至省立甘肃学院,教职员工人数变化很大。专、兼职教师43人(其中正、副教授13人,讲师26人,其他4人),职员21人。到国立甘肃学院后,教职工开始逐渐增加,达到一百余人。
国立甘肃学院校址仍在兰州萃英门内,这里是清末甘肃举院所在地,占地65亩,有校舍三百余间。学校每年约有12万余元的经费,图书馆藏书已由兰州中山大学时期不足4000部(册)增加到近万册,其他教学设备也有所充实。
兰州中山大学创建时,社会环境给学校带来重重困难。学生最少时仅五十余人,自然淘汰率很高。据民国三十年(1941年)调查材料,学生家庭出身中,农民为41.3%,教育界9.7%,政治界7.4%,商界3%,在百物昂贵的条件下,许多学生被迫辍学。也正因为劳动家庭子弟较多,学生的思想素质较好,艰苦朴素,刻苦学习,追求真理,奋发图强。
民国35年(1946年)8月1日,国立甘肃学院合并西北医学院兰州分部,成立“国立兰州大学”.兰州大学下设文理、法、医、兽医四个学院,民国36年(1947年)兽医学院独立,文理学院分设,仍为4个学院,至1949年兰州解放时,有4个学院12个系。第一任校长辛树帜、教务长董爽秋、训导长段子美、总务长郭维屏。当时甘肃省政府将萃英门内全部地基划归兰大,学校占地230亩。
从兰州中山大学、甘肃学院到兰州大学,对提高甘肃文化教育水平与改变甘肃的落后面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革命学生和爱国学者学知识、学文化、学科学,致力于甘肃的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对建立和发展兰州大学,在客观上起了奠基的作用。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国立兰州大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兰州解放后,以辛安亭为组长的军管会接管并主持兰州大学的工作。之后,党派曲正接任校长。1950年根据上级决定学校进行第一次院系调整,把法律、政治二系并入经济系,边疆语文系改为少数民族语文系,增设化工、水利二系。1950年4月,学校将原国立西北农业技术专科学校的农田水利科并入水利系,把农艺、森林、牧草、农业经济等科并入经济系,同年秋又把化工系并给西北工学院,水利系并入西北农学院。1952年,学校再次调整,先后开办理化、数学两个示范专修科和生物、矿物化验两个普通专修科,把动物、植物两系合并为生物系,俄文系并入西北俄语学院。英文系并入西北大学,少数民族语文系并入西北民族学院。1953年,林迪生任校长,加强校内各级领导力量。1954年,银行会计系并入经济系,同年医学院独立为兰州医学院,取消学院体制,学校改成了校、系、专业三级管理体制的文理科综合性大学。1955年8月,兰州大学由萃英门迁至天水南路新校区。
进入20世纪90年代,兰大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到2006年,全校有28个学院,76个本科专业,139个教学科研基层组织;有硕士学位授权专业138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46个,博士、硕士学位教授一级学科5个(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大气科学);有化学、物理学、力学、生物学、数学、地理学、大气科学、应用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等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涵盖力学、工学、农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哲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医学等11个学科。
童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