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图书馆
长江漂流是上世纪80年代的历史大事件,为了抢在外国人前面征服和考察自己的母亲河,1985年被称为“孤胆英雄”的长江漂流第一人尧茂书在金沙江遇难,1986年出发的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中国洛阳长江漂流探险队,又有10人殒命长江。空前的爱国热情让那一代的青年前赴后继,奋不顾身。但很少有人知道,早在长江漂流两年前,就有一支由兰州大学学生组成的探险队,骑行在丝绸之路上。
“我唯一的希望是看到你们都活着回来”时任兰州大学校党委副书记的廖世伦说。1983年7月17日,我国首支包含兰大28名大学生的探险队,名为“兰天丝路考察队”,历时43天,骑行4411公里,沿丝绸之路进行实地考察。沿途考察发掘了对研究黑水国(隋唐年间)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的文物古迹,震动业界。
1983年暑假,跟随兰天考察队的经历,是我到现在都难以忘怀的,我40岁之后,经常喜欢开车出去,内蒙古、新疆、西藏,向着祖国最边远的地方,自驾游这个爱好就是来源于32年前这段经历。“82级的吴玉中师兄回忆着当年兰天考察队的经历带给自己日后人生的影响。”2008年,我又重走了一遍当年兰天考察队走过的路,好像又回到了当年,我还是那个20出头的小伙子。“
”兰天“考察队一行共42人;其中有34名队员,包括兰大28名大学生、研究生,4名青年教师,2名天津自行车二厂的青年工人;加上甘肃省电视台的3名记者和兰州大学电教科的3名工作人员以及2名汽车司机。天津自行车二厂为考察队提供30辆红旗牌加重自行车,派2名青年工人为队员们沿途修理自行车。电视台和电教科的工作人员随考察队拍摄了电影和电视记录片,为行程留下了宝贵的影像资料。
1983年7月17日到8月27日,历时43天,平均每天骑行超过100公里,其间还得挤出时间进行实践考察,时间短、行程紧、任务重,根据当时带队老师于泽俊的回忆,在返回青海的行程中,最多的一天骑行了215公里。”那天上午刮着八九级的顺风,风非常大,所以车速也特别快,我们根本不用蹬,车子自己就向前飞驰。“像这样的情况非常少见,更多的时候,队员们需要克服一段又一段的”搓板路“,战胜一程又一程的颠簸。
作为现物系唯一参与的队员,吴维学师兄当时还不到18岁,虽然是全队最小的队员,但提起大二暑假的这段经历时,吴师兄称它”意义非凡“,”我们当时是全国第一支大学生探险考察队,被中国青年报、中国画报等媒体报道,中央电视台还专门拍过《大学生的假日》这样一个片子。“
1980年着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神秘失踪的事件入选了20世纪世界十大之谜,但三年后的夏天,兰州大学”兰天考察队“的队员们手握自行车,在青春和激情的感召下重新踏上了丝绸之路。考察的收获和沿途的风景同样值得铭记。在张掖市古黑水国遗址上,历史系的汪海森和吴玉中师兄,顶着大雨,在三小时内用小刀、饭勺挖出了一些珍贵文物,其中有三足陶鼎、铜镜、陶俑、铜钱等等,这些古文物对研究古黑水国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考察队除了专业考察之外,还与张掖、酒泉、嘉峪关等地的青年举行了联欢会。”那场晚会让人记忆犹新。晚会开始以后,点燃了篝火,但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主持人想延期举行,但当地青年和队员们都不愿离去,大家围着篝火表演节目,一起跳锅庄舞。“32年过去了,吴玉中师兄在联欢会上献唱的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依然给同行的队员留下来深刻的印象。
30多年后,已经定居美国圣地亚哥的金富学师兄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下了当年最珍贵的回忆,”那时,NIKON的顶级相机是F3.器材店的橱窗里摆着的,是NIKON的FE,FA和FM2.佳能的好像是AE.我当时不记得是如何省下一百多,买了一台海鸥135.镜头的质量非常好。那时没有烘干机,照片都贴到玻璃上晾干上光。“很多当时的照片都是师兄用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相机拍摄的。”历时四十多天,四千多公里,一路走来,的的确确是一段磨练。路过一碗面条加几个蚕豆就是最好的招待的地方,也有丰盛的手抓羊肉随便吃的时候。遗憾的是,当时拍的照片,没有任何留在身边。希望有一天,同路的人能写出更精彩的回忆。“
据微信公众号兰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