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徽和一个县的命运

时间:2016-09-05 08:01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江洛镇是陇南的北大门。过了江洛镇就到了伏家镇,我们抵伏家镇,天色已晚,黑得看不见东西,只闻到一股酒味,山风卷裹着浓郁的酒香迎面而来,沁人肺腑。


    伏家镇对徽县就像白塔山对兰州,是一个标志,也是一种象征。说起伏家镇,陇南人总有一种自豪感,然而,此地原属天水,在上个世纪80年代被划入陇南的版图。


    10年前,纪念红军长征60周年的时候,我曾在岷县、武都、成县、徽县、两当一路采访过去,对陇南多少有点了解。刘伯承在成县结了婚,贺龙的二方面军总部设在徽县县城里的天主教堂。10年后再访徽县,往事历历在目。记得当时的徽县县委肖书记和我是兰州大学校友,时值酷夏,徽县的西瓜卖不出去,仁兄叫苦不迭,非要我写个广告在报上推销一番,我等只好写了一篇《徽县西瓜大又甜》的新闻。发表后,据说确实起了点作用。


    席间,宾主举杯,一团和气,徽县金徽酒厂现任党委书记马彦华曾在10年前接待过我,朋友重逢,十分亲切。话题不由转到红军利用伏家镇的酒疗伤的事。过了雪山草地的红军,人困马乏,极度疲劳,进入陇南,部队才慢慢恢复了体力。因此,陇南对中国工农红军是一个得到休整的地方。红军的伤病员缺医少药,只好用酒替伤口消毒。10年前,我曾问马彦华(时任酒厂办公室主任),酒厂给当地百姓带来什么好处?他说一是安置当地的农民进厂做工;二是当地的庄稼不愁卖;三是厂里的酒糟促进了当年的养殖业。10年后,我又问同样的问题,马书记让我去看一份材料,“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亿多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生产成品酒3350多吨,利润755多万元,上缴税费1900多万元”.


    如果说10年前,我的采访主题是纪念红军长征60周年,那么这次10年后的采访主题则是考察县域经济如何发展的问题,两次采访的不同主题大概是近10年新闻观变化的不同侧重吧。


    徽县10年的变化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展开的,几届班子抓经济,使徽县财政收入由10年的3000多万元翻番过亿,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变化。徽县财政收入主要靠两大产业,即一是石头,二是水,石头就是铅锌矿,水就是酒。当外界风风扬扬把徽县铅污染说得那么玄乎的时候,身临其境,我觉得没有媒体说得那么严重,除了个别地方,徽县矿业发展在总体上还是符合当代矿业基本标准的。加大环境治理将是徽县经济遇到的新课题。酿酒业是徽县的传统产业,2005年,徽县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来自于酒业。新兴的矿业和传统的酒业考验着徽县的决策者的领导水平。相对而言,矿业不愁没有市场,随着国际行情的变化,铅锌销售价由一吨几千元上涨到一万多元,真有点“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味道。可是,如何治理污染是叫人头疼的事。而酒业和矿业则恰恰相反,面对诡秘多变的市场,酒业如履薄水,特别是面对甘肃一年喝倒一个牌子的不成熟的、非理性的消费市场和消费心态,以金徽酒厂为代表的陇南酒业如同驶向大海的孤帆,随时都会遭遇大风大波的袭击。市场如同江水,水能浮舟也能覆舟啊!


    从资源角度来看,矿产资源是有限的,矿石总有一天会被挖光;而酒业的资源(原料资源,市场资源)是永远不会枯竭的。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徽县矿业很难做到深加工,只能是卖原材料;徽县很难得到产品的后期利润。而徽县的酿酒技术在甘肃是首屈一指,徽县能从技术含量获取巨大的利润。


    发展酿酒业是徽县的战略远景,可以这样认为:酒兴则徽县兴;酒衰则徽县衰。重组后的徽县金徽酒业公司责任重大。它的年设计生产能力一万吨,2005年实际生产3300吨,只达到生产能力的三分之一。如果达到一万吨的生产能力对徽县经济将是巨大的促进。


    在今年7月召开的陇南市工业经济分析会议上,金徽酒业公司提出“诚实铸造品牌,创新成就未来”的口号,提出六大措施。一是改过去单粮型工艺为五粮型工艺,由于单一的由原料高粱酿酒已不能满足目前广大消费者的口感要求,根据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五种粮食的成份结构,丰满了酒体、丰富了优质酒所需的香味物质。二是科学养护老窖,保持老窖的旺盛生香功能。酒好全凭窖池老,我们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手段,通过制定科学的老窖养护措施,不断给老窖泥提供丰富的营养源,激活窖内有益菌群,提高菌种生存能力,扩大优势菌群数量并使其保持旺盛生香功能。三是采用双轮底发酵工艺,生产优质调味酒。四是坚持“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精细化”的操作规程。五是改过去的中温平板曲为中高温包包曲,包包曲作为糖化发酵剂,生产具有独特产品风格的优质大曲。六是改造包装技术设备,提高产品的包装生产能力。


    喝酒喝的是牌子,牌子由品牌而来。酒品牌来源于两个层面,一是独家特有的酿造工艺,二是酒厂的历史。徽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有出土文物作证。我并不十分确定徽酒的历史就有两千多年,但我十分确信徽酒300年的历史是真的。伏家镇的老酒厂的储酒方式不是陶土大罐子,而是大木柜,土柜用一层麻纸一层动物血,一层层糊在木板上,装进酒就不能断,一中断木柜就会散架,木柜里至今还装着不同年代的基酒。老酒厂里有一幢不起眼的“工”字型房子,曾是上世纪30年代国民党第八战区酒精厂的旧址。这些木柜老房见证着金徽酒业的历史,是难得的酒文化载体。在参观时,酒厂的同志特意让我们品尝了一杯酿造于1972年的酒。在半个房间大的储酒木柜前端起酒杯,那种感觉不是在品酒而是在品历史。这种酒文化是不可多得的一种宝贵财富。遗憾的是,这些酒文化载体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和重视,“工”字房年久失修,变成了木工房,只有那青砖雕梁诉说着旧日的岁月。站在工字房前,我不由想起在美国时发生的一件事。有一次,我应邀去两个美国老人家做客,老人曾在30年代中国长沙教过英语,孩子们不在身边,显得格外孤独,老人带我去看当地的“文物”--一座第一个白人来到这里住过的木房,不过100年历史,保护得十分完好。老人以当地有这个文物为傲。如果酒厂能把工字房修缮保护,供人参观,那是多好的宣传!把储酒大木柜修饰一番,不仅仅作为储酒的器皿,也作为酒厂的“文物”,让人们从中感受世纪金徽的苍桑年轮,那又是何等的张扬了酒厂的精气神!


    一杯33年前酿造的酒保存至今,多么地不容易。那个装酒的大木柜外表破旧,落满了尘土,就在这朴素之中盛载着炽热的烈焰,那应该是一个企业的不死灵魂的象征。


    徽县的经济已经是一种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不论是矿业还是酒业,都是以外地市场为主的,徽县甚至陇南市场对徽县主产品基本没有什么意义。徽县只有大力开发并巩固外地的市场面,才能使经济发展壮大。应当说,徽县已经拥有了一批能开拓市场,把握市场的营销人员,他们为徽县产品打开外地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以酒为例,世纪金徽3年保持兰州市场的上扬势头,就是营销的成功。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金徽和一个县的命运
  • 金徽赋
  • 金徽和一个县的命运
  • 金徽和一个县的命运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