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的崭露头角,应该是他三十七岁时的崇祯二年(1629年)。当时,有一个叫王左挂的农夫,乘隙领了一群饥民围攻陕西的韩城。三边总督杨鹤一时身边无将,便硬着头皮令从未打过仗的洪承畴领了很少的兵,会合一些乌合的乡勇出战迎敌。
这一战,洪承畴打得颇为漂亮。他怒马直冲,斩杀敌兵三百人,迫使王左挂乘着雷雨之夜悄悄地撤围而去。国家用人之际,以洪承畴那样的机变之才,自然得到了三边总督杨鹤的大为赏识。次年杨鹤即举荐洪承畴出任延绥巡抚,成为了杨鹤军事行动中最得力的干将。
但洪承畴这人,跟一般新上任的巡抚有所不同,他在政治军事上有一套自己的成见。
当时,崇祯皇帝对于三边总督杨鹤期望很大。杨鹤的军事主张是“剿抚兼施、以抚为主”,高挑了一面招抚的大旗。但洪承畴颇不以为然,洪承畴的军事定略为“以剿坚抚、先剿后抚”,突出的是一把把寒光凛冽的屠刀。
洪承畴的想法很实在。乱世草头王横行的荒年,心怀不轨的惯匪悍匪比比皆是。曾经的良民,在浊浪滔天的江湖间混上数年,人心大抵都会变得凶悍。洪承畴认定:对于那些屡降屡叛的叛军首要分子,就必须坚决地、毫不留情地从肉体上彻底消灭他们。“乱世用重典”,这才是靖安剿匪的基本对策。
因此,洪承畴的每一场大战下来,都会对归降的人员进行甄别。只给走投无路的初犯人员一个改正的机会,其他人等,一律格杀勿论!
当时,死于洪承畴刀锋下的起事人员多达数万。
讲起来,杨鹤也是一个笃实的君子。他对于洪承畴的自行其是,竟然是优渥能容。洪承畴的一番血腥杀戮下来,陕、晋、豫数省造反的农民军听闻洪承畴的声名都会下意识地打一个寒噤。洪承畴所率领的“洪兵”渐渐成为崇祯在西北大战区与农民军的厮杀中,最得力的一支人马。
洪承畴成名的时间早于卢象升,他于崇祯四年(1631年)接替杨鹤,登上了三边总督的大位。
卢象升另一位农民军的克星,卢象升,字建斗,号九台,南直隶宜兴人。明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曾任大名知府一职。卢象升的军事基础是在大名、广平、顺德三府的民兵基础上重组了一支强健的“天雄军”。
从表面上看,卢象升不过是江南的一介文弱书生而已。可卢象升是天赋异禀的。现代人黄裳于1986年到宜兴去游玩时,讲他看过卢象升从前用过的一把练功刀,虽铁锈斑斓,却通体作古铜色,有136斤重呢。明史上也说:“象升白皙而臞,膊独骨,负殊力。”这说明卢象升是文武皆备的。
卢象升自崇祯六年(1633年),始加入到与高迎祥、李自成等农民军的大厮杀之中。可卢象升在前线名声的崛起,却相当迅捷。他作战的风格与义军中的枭雄人物李自成颇有几分相似。每临苦战硬战,卢象升即常常斥喝有声地身先士卒。虽刀如簇、箭若雨,也绝不后退一步。因此,常常得部下们的死力相拼。
为此,山西、河北一线,与卢象升交过手的农民军们纷纷相互告知:临阵千万避开“卢阎王”!卢象升的声名由此竟在敌对双方的阵营中渐次远扬了。
此番,洪承畴在前敌需要一个唱搭腔戏的拍档。崇祯与洪承畴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敢拼敢打的卢象升。历史的际遇,终于把卢象升推上了五省总督的高位。
2
崇祯八年(1635年)底,高迎祥、李自成从陕西转回河南,与张献忠等合营于灵宝。
合兵后的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三巨头,身后簇拥着扫地王、闯塌王、整齐王等一些草莽英雄,一时竟有着三十余万群众的茂盛。高、李、张三人就闹哄哄地领着这一支乌合的人马,到洛阳城下去耀武扬威。
卢象升预先就在洛阳城外的野地中布阵等待着。
农民军连营百里的兵势,差一点就要把卢象升的两万官兵淹没了。可卢象升硬是咬紧牙关,顶住了这巨大的军事压力。
卢象升在政府军中的箭法一向是颇有名气的。这一回,卢象升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他领着亲信副将李重镇、雷时声等人,与一队弓箭手,像滔滔大浪中的一排整齐的木桩,岿然不动。接着,卢象升的弓箭手,即寒光飒爽地射出了一阵阵黑色的箭雨。
这个阶段的农民军,在大规模的联军作战上,经验缺乏,战争不讲究章法,但凭一己的热血之勇。每逢大战,高迎祥、李自成喜欢的仍然是大呼小叫、横冲直撞的群殴战法。因此,在实际的战术运用上,与高素质官员领兵的政府军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