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白衣卿相”邵夫子:安贫乐道 两次拒官 (2)

时间:2013-09-17 08:08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晏建怀 点击: 载入中...

 

 

  终生不仕的白衣卿相

 


  年轻时的邵雍,也曾像范仲淹、司马光们一样,希望通过科举这一"敲门砖",投身仕途,进军科场。及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洞悉草木之情、古今之变,深谙天地之运化、阴阳之消长,尤其是大通物理、性命之说后,如同凤凰实现涅盘,修行者得到彻悟,一夜之间改变了初衷,从此归隐于田园山水间,读书着作,安贫乐道,不问仕宦。


  邵雍非但不主动参加科举考试,而且对于朝廷的免考授官--这种一步登天的终南捷径,都一一拒绝。嘉佑六年(1061年),宋仁宗下诏求贤,要求各地方官广泛察访,举荐人才,西京留守王拱辰举荐了邵雍。宋仁宗早知其名其学,立即授予邵雍将作监主簿,邵雍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好友富弼知道邵雍经济拮据,希望官员身份和待遇能改变一下他的生活状况,劝他说:"如不欲仕,亦可奉致一闲名目。"意思是挂个名,可以光吃空饷不履职,一来顺了朝廷纳才招贤之意,二来解决了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但邵雍是磊落奇伟的真君子,决不做这种无功受禄、名不正言不顺的事,断然拒绝了富弼的好意。


  熙宁年间,年轻的宋神宗为图振兴,大力启用人才,在科举一途之外,还要求各地大力荐举逸士,不拘一格降人才。御使中丞吕诲、三司使吴充等人,联合推荐邵雍。宋神宗接受他们的推荐,任命邵雍为秘书省校书郎、颍州团练推官,但倔强的邵雍又推辞了。宋神宗求贤甚切,连下三道诏书给邵雍,要求他接受朝廷的任命。邵雍看到实在推辞不掉,只得先应承下来,但随后就以疾病缠身为由,坚决不去赴任。他还在诗歌《不愿吟》中明白地表达志向,诗曰:"不愿朝廷命官职,不愿朝廷赐粟帛。唯愿朝廷省徭役,庶几天下少安息。"


  邵雍两次拒官,是他潜心学问不求宦达的表现,是他安贫乐道不求荣贵的表现。《宋史·邵雍传》说他:"高明英迈,迥出千古,而坦夷浑厚,不见圭角,是以清而不激,和而不流,人与交久,益尊信之……"足见其人品德行的高贵。温柔敦厚、从容旷达的邵雍,得到过上至国君大臣的青睐,下至平民百姓的拥戴,却超然物外,终生不仕,就这一点来说,邵雍邵夫子,真是千百年难得一遇的"白衣卿相"啊!


  熙宁十年(1077年),讲学着作一生、朋友门生遍天下的邵雍,在洛阳的"安乐窝"因病去世,享年67岁。邵雍晚年疾病缠身,司马光、张载、程颢、程颐等旷世大儒们侍汤弄药,早晚陪伴,如同对待自己的师长。其他文朋诗侣和近邻交好,时时存问,不是亲人胜似亲人。邵雍去世后,司马光等人还出钱出力,为他操办后事,他们那种朴素而深厚的情谊,堪与日月同辉。同时,朝廷追赠邵雍为秘书省着作郎,赐谥号"康节",后封"新安伯",配享孔庙,尊称"邵子",给予了很高的荣誉。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看宋代政府如何救助幼儿
  • 唐代女人泼辣 宋代妇女柔和
  • “乞丐”宋代才乞讨
  • 揭秘宋代的错案追究制:无限接近现代司法
  • 学者谈苏东坡:敢为老百姓讲话与办实事
  • 宋代为何无法形成启蒙时代的风气?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