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峪沟大峡谷浓缩了火焰山景观的精华,是我国西部最具神秘色彩的地方。这里有开凿于西晋、十六国时代的千佛洞,有保存完好的被称为“民俗活化石”的古老村落。壮美的峪谷,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蕴涵与古老的民俗村落融为一体,构成了神秘、独特、奇异的迷人风景。
寂静山村
越野车沿着火焰山赤红的山体向东而去,进入一个叫吐峪沟的大峡谷。我们所走的道路被称为“连心路”,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这里正如吐峪沟的名称一样,是“走不通的小山沟”。l992年,当地政府和人民解放军在这里修了一条盘山公路,结束了“此路不通”的历史。
火焰山寸草不生,其间却有六条山沟,传说是因为当年一条恶龙被英雄喀喇和卓连砍了数刀,身体里流出六股鲜血而形成的。这每一条沟的名字几乎都与绿色有关:葡萄沟、柏树沟、榆树沟、木头沟等,吐峪沟是六条沟中的其中一条。大峡谷两边山崖陡峭突兀,时而呈斧削状垂直矗立,时而似火龙盘旋,时而又如龙爪踏云,其险其美无与伦比。山色基调为黄色,间或也会有红色、青色、绿色和黑色,五彩斑斓,美丽异常。难怪有人煞有介事地说,当年女娲“炼五彩石补天”的地方就在这大峡谷内。
这里的山崖素有“天然火墙”之称,温度最高时达到60℃。中间是一条自北向南蜿蜒流淌的小河,河水呈黄浊色,是因为裹挟了山中的黄土而使水变得不再清澈。据说,这里是我国惟一一座被河流完整切割的山脉。一般的河流是从分水岭向两侧流下,而吐峪沟则是被来自天山的一条小溪完整地切成两半,从苏巴什到吐峪沟,长达八公里,切割深度上百米,形成险峻的大峡谷地貌。
吐峪沟大峡谷浓缩了火焰山景观的精华,被称为“火焰山中最壮美的峡谷”,是我国西部最具神秘色彩的地方。这里有开凿于西晋、十六国时代的千佛洞,有保存完好的“民俗活化石”之称的古老村落。壮美的峪谷,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蕴涵与古老的民俗村落融为一体,构成了神秘、独特、奇异的迷人风景。
突然,吐峪沟出现在红褐色的峡谷深处。
沿石阶而下,一个小小的村落藏在沟底,放眼望去,绿色掩映之中,一律是干净的泥土黄色,和两侧的大山浑然一体。农舍依山而建,随山就势,挤挤挨挨地随着谷地、溪流的走向,安排自己的形状,深藏不露,安静而谦卑。初夏的正午时分,吐鲁番的温度可以达到摄氏三十五六度,这里的气温并不比沟外低,可是一踏进这个小村落,一路风尘,满身燥热便顷刻消退。
寂静的山村里只听见自己脚步在路上的声响,一不小心怕惊醒了一个中古时代的梦境。溪水淙淙流过村庄,一只高大的雄鸡立于村头的矮墙上,一群鸽子在空中盘旋。峪谷之中,远离喧嚣的尘世,超凡脱俗,恬淡优雅,任何人来到这里,都会寻找到那份源自内心的宁静。
远古民居
吐峪沟民居极有特色,被称为保存最完好的、年代最久远的生土建筑。当地土质含钙高,有水便结胶。据史料记载,这里的先民大约在1400多年前的唐代,就根据自然条件,就地取材,结合地形、土质发明了一种用黄黏土建房的方法。建起的房屋冬暖夏凉,对于吐鲁番盆地气候干旱、炎热缺水、冬季干冷的居民来说,是一种绝好的居住环境。在当地,过去有“种墙”的说法,即建房时,先用水把土地浇湿,再用坎土曼将黏土一块块地挖出来,垒成整齐厚实的墙壁,建成房屋。
吐峪沟民谚说:“土房土房,土坯砌房,不用木材,不用砖墙,冬暖夏凉,干净舒爽。”黄黏土房的土坯是当地的黄土,不需本钱。土坯有大有小,长短厚薄不一,盖起的房屋造型简单而又别具一格。有的是里外套间,有的是两层小楼,有的有拱形走廊,有的室内墙上有壁镂。有的墙壁上、木门上、木椽上雕有各种花纹图案,绘有色彩夸张的图画,看上去古朴典雅,刚劲秀美。
这种民居是吐鲁番地区坎儿井、甜葡萄、黄黏房“三宝之一”。在溪流穿行、水花四溅、两岸赤峰对峙的谷口,这些拱形黄色黏土房自然连成一片,长达数公里。院落套院落,巷路接巷路,曲折蜿蜒,稍不留神,便会误入“岐途”,进入废弃的死胡同。徜徉其间,你可以随意走进一户人家,与心态怡然的维吾尔族老者聊聊天,探访一种远古的情趣。即使现在,这种黄黏土房还被这里的居民钟情。虽然许多老屋已经破损,但他们仍用新砖加固,再抹上黄黏土泥巴,使其保留着原始古朴的风貌。
探访吐峪沟民居,我们发现一些奇特现象,这里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有中原建筑中才有的“户对”。“门当户对”是中原古民居建筑中的大门建筑装饰,如今在内地也已经存留不多了。 “门当”是指宅门前的一对石鼓;“户对”是指置于门楣上或门楣双侧的砖雕和木雕。由于它位于门户之上,且取双数,有的一对,有的两对,故名“户对”。在吐峪沟,几乎家家户户的门楣上都有一对木雕,与门楣垂直,与地面平行。图案有的是花朵,有的是果实,如哈密瓜、葡萄、枣,还有的是几何图案,如圆形、菱形、星形等等。在一些古旧民居中,我们发现木窗上分明雕着中原人家才有的“回文寿字纹”。
以往,有不少人类学家在这个小山村居住过,他们把这里视作保留最完好的人类学标本。生活在这边远封闭山村的人们,虽说世代过着与世隔绝的田园生活,却也见识过来自许多国家的不速之客。最早惊扰吐峪沟这个世外桃园的是俄国植物学家雷格尔,之后便是所谓的日本探险家来偷盗掠夺。而对吐峪沟侵扰次数最多、劫掠后果最严重的,要数一个名叫勒柯克的德国人了,他把这里佛寺石窟所获物,装满一箱又一箱,偷偷运往德国。随后而至的是英国考古学者斯坦因,他对勒柯克的掠夺性发掘很是不满,在给朋友的信中他愤愤地说:“德国人常常像狼群一样出去猎奇。”他在著作中说到吐峪沟“景物如画,石窟像蜂房一样点缀在风蚀了的小山崖壁之上”。
神秘石窟
村庄后面的深谷里,是吐峪沟石窟,它开凿于公元三世纪,早于敦煌莫高窟。沿栈道而行,沙枣花浓郁的清香扑鼻而来,星星点点的黄色花朵在绿枝山崖间闪闪烁烁。顺着这香气的指引,我们走近石窟。沿途不时可看到倒塌残损的石窟,残留的内壁上依稀可见色泽鲜艳的佛像,有的尽管被抠去了眼睛,脸上被石块刮划,依然能感受到佛威不灭。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