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西安古城墙四关

时间:2012-08-29 16:21来源: 作者: 点击:


  明代崇祯末年,陕西巡抚孙传庭为防止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进攻,特在西安城墙外修筑了东、南、西、北四关郭城守护城墙。关、郭这里均指古代都城城门外围附近加筑的城池。四关,也叫郭城。郭城紧接明西安城的四门,向外夯土筑墙,再挖淘壕围之,形成具有战略防守意义的关隘,是老城的外展延伸。明代中期以后对西安城曾有过三次重大的修葺,修筑四关郭城,就是其中的第三次修葺。它是在护城河外侧拱卫城门的四个夯筑土城。四关城墙中心通道上各建有闸楼一座,从而形成了城三重、楼三重的形制。四关郭城的修建,大体上固定了西安城的规模和外貌。


  四关郭城不仅在古代有保卫西安城的功能,而且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北洋军阀指唆刘振华围攻西安城八个月,杨虎城、李虎臣两将军率领将士坚守古城时,在四关郭城都挖了防御战壕,对保卫这座千年古城起了重要的作用。


  纵览明清西安古城地图,四关郭城仿佛四只耳朵贴在古城墙四边。经过漫长历史的自然变迁,虽然四关郭城的城池,早已荡然无存,但是四关的称谓依然还在沿用,四关在各个历史时期呈现的各不相同的形态,不同类型的人群聚居,不同行市的分类聚合,演绎形成了不同的街道面目、建筑风格和市井文化。


  东关郭城


  或称东关城。明清西安城长乐门(东门)的外围城。明洪武年间向东拓建西安城墙时修筑,明末崇祯及清嘉庆、同治、光绪年间屡经修葺。在西安四关郭城中面积最大、修建最早,相当于老西安的五分之一。


  东郭城西临护城河,东南北三面筑有土郭墙。东西长约合1730多米,南北宽约合1460多米,平面形制为不规则的横长方形。郭城墙东面开有东郭门(约在今城东公园北路南段)、新郭门(约在今韩森路西段);南面开南郭门(约在今东关南街与咸宁西路交汇处);北面开有北郭门(约在今东关北郭门街北段)、东北郭门(约在今兴庆路北段),共开五门。西面通过吊桥跨过护城河与大城东门相通。


  郭城中划分为:长乐东坊、长乐西坊、长关坊、兴庆坊、柿园坊、吊桥坊、董元康坊、更衣前坊、更衣后坊、古迹坊、罔极寺坊、冰窖小坊等十二坊,东大街、中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弘福寺街、炮坊街、新廓门街、伍道什字街等十一街,龙渠堡、耿家堡、亢家堡等四堡和人和巷、八家巷、大辛巷、万庆巷、太平巷、长乐巷、东新巷、北火巷、火神庙巷、古新巷、枣园巷、面王巷、兴庆巷、莎萝巷、庙子巷、官店巷、孟家巷、卧龙巷、柴家巷、郗家巷、董家巷、喇嘛寺巷、窦府巷、牌楼巷等二十四巷,以东关社统辖,隶治于咸宁县。郭城中有兴庆寺、罔极寺、八仙庵、圆通寺、北极宫、圣母宫等著名寺庙道观,并设有官厅、鲁斋书院、厘税总局、山西会馆等。东郭城是西安城东面的门户和进出的必经之地,为西安城门防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段城墙北段开有郭门,叫东稍门,所谓稍门指正门外的郭城区又一层土围墙的外出通道。如今东稍门已不复存在,在今天西安城的东、南、西、北四个稍门中,唯东稍门的称谓早已“消失”。从东路各地进西安城时,必须进东稍门经东关再进东门。遗址约在今西安城东关西起护城河,东北至兴庆路,南至咸宁西路西段,北至永乐路一带。现东郭城土墙早已颓毁,仅在八仙庵菜地侧曾发现有东郭残墙一段遗迹。


  东关基本上是居民区,居住着当地居民和河南移民,河南移民中有一部分是回教徒。清代,东关街面多为土木结构的两层楼房。一层为商店,二层存放货物或住人。商号多为药材、山货和食品。今天东关正街很难看到清末民国时的二层木质结构或青砖雕花楼房。清末至民国期问,东关曾住过许多商贾、官宦等大户人家。他们的庄园为标准的关中四合院。这种建筑群由门楼、门庭、前庭、二门、屏楼、厦房、上房和后院组成,砖雕精美,结构严谨。东关地盘大、人口多,生意买卖铺行多,旧时有“第二南院门”之称。


  庚子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时,慈禧太后避难到西安,来到东关长关坊,当晚驻八仙庵。观中道士向慈禧太后诉苦,每遇夏秋收割季节,总有强盗来抢割抢收而无法防范。惊惶的慈禧听奏后,给该庵赐“御棍”一根,作为保护庙宇和庙产之用,称对冒犯庙宇者格打勿论,打死也不偿命。据说到了民国初年,八仙庵还在使用这根棍。慈禧太后还给八仙庵题了“洞天云芨”匾额。


  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西安东关兴庆宫意外挖出一箱唐时沙金,成为当时在全省乃至全国传得纷纷扬扬的一大奇闻。据当时媒体记载,这批黄金上交后,省政府决意,将这部分黄金变价,用作“修中正纪念堂”,不足部分动员市民捐款,对乐意捐款者用黄金铸打的金牌予以奖励。据悉,当时的省政府就用这笔钱修建了“中正堂”,后改为“群众堂”。新中国建国后不久,人民政府又改建为今天的人民大厦。


  从清代到抗战前后,东关一直是西安中药材的集散地。在今天仍叫鸡市拐折北的东关北街头,清时到民国有个药材会馆,其中供奉着药王孙思邈,可见药材行业发达了,大药材行店多集中在这一带。至到新中国建国前,东关的商业在西安经济发展中仍居重要地位。

 

  南关郭城


  明清西安城永宁门(南门)的外围城。亦称南郭城。位于永宁门护城河外正南,北面通过吊桥跨过城河与大城南门相通,东西南三面修筑土城墙。郭城南北长约合560米,东西宽约合300多米。郭城东南西三面各开一门,南墙中部开南郭门(约在今南关正街中段南郭门村处),西墙北部开西郭门(约在今南门外西侧西后地),东墙北部开东郭门(约在今南门外东侧仁义村)。


  从永宁门(南门)到南稍门有一条较窄的土路街道叫南关正街,他的东、南、西三面用夯土墙围成一南北长的纵长方形郭城,统称南关。以南关正街为中心,分为东、西两半,永宁门(南门)外过了城河,东西两边各有条小街,叫东火巷和西火巷。东火巷到东边的东郭门,西火巷到西边的西郭门,南关南段的南郭门即南稍门,以上三面土墙和三个郭城建国前早已颓毁。新中国建国后,因要开阔南关街道和修环城路,东、西火巷也已拆除。清代的南郭城内除离南稍门不远处路西有座娘娘庙,附近还有娘娘庙巷外,没有什么接官亭和其它寺庙。


  20世纪初,西安发生了一次民众反洋教运动。当年美国在西安南关围墙巷修建有基督教堂“使徒学堂”。学堂中的外国教士经常借口向咸宁县衙和南关警察问罪,并无端讹诈南关居民。辛亥革命爆发后,积怨已久的西安革命党人和南关一带的民众,于1911年10月23日晚,在姚成、胡重等人带领下,高喊“铲除教堂,杀死洋人”的口号,冲向“使徒学堂”,以报前恨。在遭到美国教堂的枪击后,愤怒的民众,焚毁了学堂,打死打伤了外国人。事后,在美国的施压下,当时的陕西官府杀死了姚成、胡重等人并残忍地株连了家属,给美国教堂赔偿五千两白银,为在教案中丧生的洋教士造墓立碑。为此事画上了句号。这就是震惊中外、在中国近现代教案史上令人悲愤、发人深省的“西安南关教案”。


  抗日战争以前,西安至陕南未通汽车,邮差和旅客都是靠步行出南关进秦岭。富户人家和官宦进山则雇轿和滑竿,因此南关有许多脚夫店和轿铺子。历史上西安人过冬大都烧炭火,南关也是木炭集散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南关还有门户宽大的马车店和农村样式的传统关中宅院。微微上翘的门楼,黑漆勾边的大门,高高的门槛两边有青石门墩和石鼓、石狮。南关是四川、汉中、秦岭各县进西安的必经之路,长途贩运山货进西安首先落脚南关。为方便商贾,这里开设了收购茶叶、木材、桐油、生漆、猪鬃、大麻、核桃、板栗等土特产的山货行店。同时,向山区贩运的食盐、棉花等也在这集中和发放。随着古城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彻底摧毁了不少古旧的建筑,南关也开始了新时期的开发与改造,如今,古城的旧时南关的影子,只能在书本中或旧街名中去寻觅和回味了。

 

  西关郭城


  明清西安城安定门(西门)的外围城。亦称西关城。东临护城河,南、西、北三面筑有土城墙。东西长约合1400多米,南北宽约合510多米,平面形制为横长方形。郭城共开五门,面积只有东关的十分之三。郭城西墙中部开有西郭门(约在今西关正街西段西稍门),南墙中部开南郭门(约在今西关介家巷西南),南墙东段开南火门(约在今西门外南侧南火巷南口),北墙中部偏东开小门(约在今南关正街中段路北王家巷北口),北墙东段开北火门(约在今西门外北侧的北火巷北口)。


  从西郭门直通护城河吊桥,可进入大城西门,是从西面进出西安城的必经通道,也是拱卫西城门的防御工程。郭城内有少墟书院、接官厅及洪神寺、安庆寺、北极宫、三圣宫、太白庙、关帝庙、二郎庙、昭忠祠等寺观祠庙。郭城中部从安定门(西门)到西稍门有东西大街,即今西关正街,建国后这条街已延伸到稍门外以西的土门附近。西郭城遗址大约在今西安城西关东起护城河,西至西稍门,南至人民新村,北至北火巷一带。西郭城土墙早已颓圮,今西安西关小学曾发现西关郭城北墙残段遗迹。


  西关至今偶尔还可看见一些清末和民国时代的商铺与民居,但留下来的老民宅、商铺比起甜水井、梁家牌楼、夏家什字以及回民坊上的明清大宅院来要逊色得多。这是由于西路各地贫穷,商贾往来较少,西关不比东关、南关商业繁盛,富人财主也较少在这里买地盖房。从现在保存在西关街面上低矮的旧店铺、旧门楼上,人们是否可以看出清末以后西安败落的情景,品出“废都”的滋味?

 


  北关郭城


  明清西安城安远门(北门)的外围城。亦称北郭城。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在明末建筑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修葺。郭城南起护城河,东西北三面筑有土城墙。南北长约合700多米,东西宽约合370多米,平面形制为纵长方形。郭城北墙中部开有北郭门(约在今北关正街北段),有南北大街贯通北郭门至大城安远门护城河前。属咸宁、长安两县以郭城中央南北大街为界东西分治。郭城中有三圣堂、关帝庙、极乐庵和厘税局、接官厅等。遗址大约在今北关正街东西两侧之间一带。


  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3月18日,在西安北关西火巷发生了陕西革命党人王绍文等17名反袁世凯志士,被集体屠杀的惨案(其中有一人逃到延长县被杀害),史称“反袁十八烈士”,震惊了中国。袁世凯阴谋称帝时,陕西各地革命党人组成四路义军,王绍文为中路负责人之一。1916年春举义未成被捕,虽被酷刑折磨,仍痛骂袁贼,临刑时立而不跪,高呼:“吾今死矣!吾死后有能救民于水火者,吾虽死犹生也!”后人曾为之立碑,以彰忠烈。


  北关是西安郭城中面积最小的郭城,面积大致相当于东关郭城的十分之一。自清朝以后北关一直人烟稀少,北稍门外,荒野一片,常有狐狼出没。民国时期,北关虽然工商业都很落后,但是棉纺织业,在当时那可是充当陕西乃至西北龙头老大的角色。位于北关、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的大华纺织厂,抗战兴起,大华厂大力生产军用布匹支援前方,在当时受到媒体和人们的赞扬,名气很大。因而也引致了日机轮番轰炸,损失惨重。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1月1日、民国三十年(1941年)5月6日、12月2日,日机狂轰滥炸,纱厂几乎全部焚毁,死伤人员四十余人,损失以法币计一千余万元。


  抗战前,蒋介石掘开花园口,黄河泛滥,大量河南难民一根扁担两只筐逃到陕西,就落脚在北关的地方。北关的河南人,大多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逃难来陕的。长年的黄河水患与旱虫二灾,加之战乱与日军侵略,害苦了河南人。他们为生计大逃难,全系自发无序的非官方组织的大规模迁徙,极为悲壮哀怨,世所罕见。当时西安有“北关豫人半边天”之说。民国时期一直到建国五、六十年代,北关,破烂不堪、低矮毡棚比比皆是;二马路一带街道狭窄,房屋拥挤,除了人,里面堆满数十年间积攒的难以派上用场的杂物破烂;一条街道只有一个公共厕所,几十户人家使用一只水龙头;一年四季走在道北二马路上,随时可见数人围着水管用搓板洗衣服。这里的一切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破败而萧条的印象。新中国建国后,北关获得新生,但直到改革开放的21世纪,北关面貌巨变,终于成了人口兴旺、市面繁荣、经济发达的街区。


  四关郭城内部格局的共同特征是均有一条与大城城门相对、与城门内大街相贯通的主干道,将四关郭城基本分成对称的两部分,为城内四门大街向外的延伸和扩展,由此就将四关郭城与大城紧密地联系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城墙防御体系。关城内的其它街巷均布设于四条干道两侧。基于关城自身的军事功能,除东关郭城外的其它三关郭城中的街巷,居民区相对较少。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西安销毁一批山寨兵马俑 回应网友关切
  • 西安西周镐京遗址首次发现制铜工具
  • 西安一苗圃里发现盗墓洞 位于普贤寺旧址附近
  • 重庆主城首现南宋古城墙:长140米 条石规整排列
  • 陕西镇安现清代古寨 寨墙形制似西安城墙
  • 被遗忘的西安天坛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