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水午亭子中寨烽火台(资料图)
导读:秦直道的开通,便利了中原内地与河套地区的交通往来,成了内地通向北疆的大动脉。不仅对秦王朝当地抵御匈奴,巩固北疆及加强北方经济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军事上是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文化交流互往上是重要的连接纽带,同时又是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桥梁。
修建简史
秦直道的修建历史记载比较简略,内容大体略同,《秦始皇本纪》记载:“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湮谷直通之。”《史记·蒙恬列传》云:“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湮谷,千八百里。道未就。”唐人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三《关内道》·襄乐县条又云:“秦故道,在县东八十里子午山,始皇三十年,向九原抵云阳,即此道也。”《宁县志》载:“秦古道,南起云阳,北抵九原,在子午岭主脊。县境内,南起南桂花园,北至午亭子(旧城午亭寨),古道沿线,有烽火墩台,尚历历可见,群众谓其‘五里一墩,十里一台’,有的世代相传,志为地名。”据《读史方舆纪要》记“真宁县(今正宁县)内有:‘雕岭’,县东50里,绵延高耸,亦即子午山之别阜矣;上有秦时驰道,今有雕岭巡司,在县东100里”等。
秦直道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对付匈奴南侵,于公元前212年派大将蒙恬,役使10数万民众,修筑的一条南起咸阳北的云阳林光宫,北至内蒙古包头西的九原郡,全长1800里(合今742.5千米)的军事大道。秦直道沿子午岭蜿蜒北上,经陕西淳化、旬邑、黄陵、富县、甘泉、志丹、安塞、靖边、榆林和甘肃正宁、宁县、合水、华池,穿越毛乌素沙漠南缘和鄂尔多斯草原至阴山脚下的秦九原郡。多依山势堑山成路,劈峁为道,堑山堙谷,垭口宽畅,逢沟渠多夯筑,道路宽直,工程十分浩大。
《史记·秦始皇本纪》和《史记·六国年表》皆有明文记载,谓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此当无疑。不过秦直道究竟完工于何时?修筑秦直道总共用了多长时间?史籍语焉不详。学界一般根据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七、八月间胡亥等人曾经由直道南返咸阳事,断定秦直道即竣工于这一年,也就是认为秦代修筑直道只用了两年半时间(王开主编《陕西古代交通史》)。实则这样的结论并不合乎历史情况。司马迁既然明确说“道未就”,可见当秦始皇崩逝沙丘,蒙恬含冤而死之际,直道并没有竣工。这样的推论还可以找到其他的证据。据《史记·李斯列传》,秦二世矫诏僭立后,“法令诛罚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又作阿房之宫,治直道、驰道,赋敛愈重,戍繇无已”。这说明发端于秦始皇的直道工程与阿房宫等工程一直持续到二世时期。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出巡天下时,原本可能也有从新开辟的河南地南返咸阳并检查直道工程进展情况的打算,但东游途中暴崩沙丘则为其始料未及。二世为避天下疑揣,选择尚未竣工的直道南归,确为当时具体情势所迫。大约是亲历直道后,颇受其中颠簸之苦,秦二世日后才有了续修直道的举措。
结合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秦直道已经可以粗通车马的情况来看,秦直道工程乃肇于始皇而成于二世,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
至秦二世三年(前207),历时约五年之久,其中前两年多为第一期工程,虽粗可使用,但仍然“道未就”;后两年多则为第二期工程,修缮之后,直道才完全竣工。
地域分布
恢宏伟大的秦直道承载着古老的文明和历史,是中国最早途经陕西、甘肃、内蒙古的一条高速公路,全长“千八百里”,举世闻名。甘肃省境内的秦直道分布于该省东南部,地处陇东黄土高原区,地势整体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抬升,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河流交错。沿线较大的山脉主要是桥山即子午岭。子午岭位于陕西省西部和甘肃省东部交界处,山形横亘南北,巍峨雄伟,连绵起伏,气势磅礴壮观。岭上森林茂密,群峰叠翠,郁郁葱葱,是陇东黄土高原的一道绿色屏障。林区气候湿润,土壤肥沃。子午岭山脊南端以秦直道为陕甘两省的分界线。也是洛河、泾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发源于子午岭两麓的大小河流清澈见底,沿河两岸阶地低平,有稻田、鱼塘,以“陇上江南”、“鱼米之乡”誉美关陇。子午岭,基本上是南北走向。按《八卦》以子为北,以午为南定位,故以子午为名。子午岭横亘在陕西的淳化、旬邑、甘泉、志丹、吴旗和甘肃的正宁、宁县、合水、华池县境内,海拔最高为1800米。子午岭西北甘肃境内较大的河流从西向东依次有马莲河、九龙河、葫芦河,桥儿川河等。
甘肃省境内秦直道沿子午岭由东南向西北延伸,依次经过庆阳市正宁、宁县、合水、华池四县境内,全长311160米。
秦直道从旬邑县杨家胡同进入正宁界,总长49610米,整体呈南北走向,路面海拔在1522—1746米之间。在刘家店拐弯沿子午岭山脊向东北行,经黑马湾杠树峁椿树庄南梁峁至雕翎关,此段直道路基清晰,大部分路段保存较好,路基最宽处可达27米,路面宽度5—7米。这段路程一路北行,道路平缓,至今汽车仍可通行;直道自雕翎关窑洞前转西北穿省道正(宁)铜(川)公路北上,沿子午岭主峰山脊经石窑高庄到亮马台,这段道路几乎被林木覆盖,人迹稀少,路途平缓,道路保存较好,路基清晰,但这段路明显比前段窄了许多,路基在10—20米左右,路面宽度在3—5米;直道自亮马台经桦树湾车皮坡土地岔到油坊庄,此段直道崎岖,坡度较大,约35°左右,道宽3—5米,路面完全被林木覆盖,人迹不至;直道由油房庄继续沿子午岭主峰北行,经南五里墩艾蒿店至北五里墩入宁县界,此段道路平缓,路迹清晰,道宽5米左右。
直道进入宁县境后,位于该县东部,总长40300米,整体呈南北走向。秦直道沿陕甘两省交界处的子午岭主山脊由南蜿蜒北行,自正宁县艾蒿店北上,进入宁县境内经龙池口、南五里墩、烧锅梁、五里墩、芦邑庄、吊庄、芦堡、南桂花园、北桂花园、兴隆关、兔儿崾岘、七里店到三里店,进入合水境内,北与合水县午亭子遗址相连。直道全在子午岭林区内,路面海拔高度基本一致,均为1680米左右。直道沿线共有烽火台42座,经过崾岘9处,豁口3处,堑山湮谷痕迹明显。境内山势起伏不大,路面平坦,线路顺直,大部分直道被林区利用修成4米多宽的汽车土路。部分直道遭弃,已长满灌木,但路迹仍清晰可辨,路面呈凹形,宽约5米左右。
直道从宁县三里店进入合水县境后,沿陕甘两省交界处的子午岭主山脊由南蜿蜒北行,经午亭子、喂子坪、断崾岘、娘母子湾、涧水坡岭,青龙山、木瓜岭、麻子崾岘进入华池县。合水县境内秦直道总长103250米。直道分布在子午岭林区,路面海拔在1522—1746米之间,均为黄土碾压而成,随着山梁起伏弯曲走势,现存路面保存宽4—6米。路面断续残存,大部分互不连续,残存的路面段落长度都很短,在数米至百米之间不等,残存部分大多呈凹槽状,近几年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频繁,路面损坏状况的人为因素有所加剧。
直道进入华池县后,整体呈东南—西北走向,总长118000米。从合水县太白镇的宋家沟垴进入华池境内城壕乡的麻芝崾岘,沿子午岭主峰北上,经大何庄崾岘、瓜子崾岘、梨树庄、樊大梁、赵梁、张山、张湾、老爷岭、老户湾大崾岘、齐沟垴、黄蒿地畔、深崾岘、墩儿山、郝大梁、打扮梁、五里湾、墩掌、丁崾岘、薛山畔崾岘,由此进入陕西省吴起县境内的长官庙乡(前老庄、楼沟崾岘、白圪坨崾岘、旧庄掌)等地,然后又进入华池县元城镇并行于秦长城的内侧途径大庄科沟掌、西梁、丁崾岘、林沟崾岘、董涧、营盘梁、大渠崾岘、刘梁、箱子湾、白涧后,又向北进入陕西省吴起县庙沟乡。白涧是战国长城和直道交叉分离之处,长城西行,直道北去。山梁上有三座烽燧,相距很近约在300—800米不等。
(本文节选自《甘肃秦直道调查》)
(责任编辑:张云文)